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72|回复: 3

[车界] 小米SU7大规模智能驾驶召回:一场“极端场景”下的行业安全压力测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麻薯滑芝士 于 2025-9-19 17:25 编辑

智能汽车赛道的竞争,从来都不只是屏幕大小、续航长短或者价格高低的比拼。当车厂们纷纷将“智驾”作为核心卖点,一场关于技术、安全和信任的暗战早已悄然展开。小米SU7的这次大规模召回,就像一枚投入湖面的石子——它激起的涟漪,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深远。

一、召回详情:数字背后的问题轮廓​​

这次召回的规模真是不小——116,887辆小米SU7标准版,涵盖了2024年2月至2025年8月期间生产的车辆。值得注意的是,这批车辆其实来自两个不同的生产路径:

小米自家工厂制造的车型(型号XMA7000MBEVR2等),共计98,462辆

由北汽代工生产的版本(型号BJ7000MBEVR2),也有18,425辆

无论产地如何,它们都面临同一个问题:L2级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在某些极端场景下可能“掉链子”。具体来说,系统可能会出现:

对周围环境识别慢半拍、甚至完全“看不见”

预警提示不够醒目或者来不及发出

控制策略反应滞后,该减速时没减速

如果驾驶员这时候也没能及时介入,风险就可能急剧上升。

小米提出的解决方案,是通过OTA远程升级推送新版本系统——澎湃OS 1.10.0。这一版本主要针对辅助驾驶算法做了几处调整:优化了车速控制逻辑、新增动态车速功能,并强化系统在复杂路况下的响应连贯性。

二、事件回溯:从安徽事故到多次召回​​

这次召回并不是小米SU7第一次因软件问题上榜。

早在2024年11月,就已有用户反馈自动泊车过程中发生碰撞,小米当时归因于“云端服务偶发故障”。到了2025年1月,小米因自动泊车功能中障碍物识别失效问题召回了30,931辆车。

而真正将小米智驾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的,是2025年3月29日发生在安徽德上高速的一起严重事故。一辆开启NOA领航辅助驾驶的SU7,在高速施工路段未能有效识别改道障碍,尽管系统发出提醒并减速,驾驶员接管后仍以97km/h的速度撞上隔离墩,造成三人死亡。

这一场景与本次召回所描述的“极端特殊场景”——如急弯、临时路障、车道线混乱等——高度吻合。

三、技术透视:L2级智驾的先天局限与硬件短板​​

小米SU7标准版在智驾硬件上的配置,可能放大了软件层面的风险。与高配版不同,标准版:

未配备激光雷达,依赖1个毫米波雷达+11个摄像头为主的视觉方案

计算平台算力相对较低,处理复杂场景的能力有限

这使得系统在以下场景中更容易出现误判或延迟:

车道线突然变更(如施工区)

恶劣天气下异物识别

前车急刹、近距离cut-in等突发行为

尽管所有L2系统都明确要求驾驶员全程监控,但不少车企在宣传中倾向于淡化人类监督的角色,过度强调“自动化”能力,这可能导致用户对系统产生超出其实际能力的信任。

四、行业镜鉴:正在收紧的监管与竞争压力​​

小米此次召回正值国内智能驾驶监管迅速强化的阶段。

工信部于2025年9月17日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明文限制使用“自动驾驶”、“高阶智驾”等误导性词汇

深圳、北京等地也已出台规范,明确L3级以上自动驾驶事故的责任划分

事实上,辅助驾驶相关的OTA召回近年来并不罕见。特斯拉、小鹏、理想等品牌都曾因此类问题发起召回。整个行业都面临同一重矛盾:软件迭代的速度,常常跑得比安全验证更快。

而对小米来说,作为从消费电子跨界造车的选手,SU7首年销量突破35万辆固然亮眼,但连续多次的软件召回,也反映出其测试验证体系可能还存在不足——尤其是从低速泊车场景到高速NOA的功能扩展中,挑战明显加剧。

五、车主应对与未来展望​​

如果你是一位小米SU7标准版车主,建议如下:

尽快确认车机是否收到澎湃OS 1.10.0推送,并完成升级

在升级前,尽量避免在施工路段、急弯、大雨等场景使用高速NOA

无论何时启用辅助驾驶,都保持手握方向盘、视线不离道路

长远来看,行业或许需做出以下改变:

技术方面:加强极端场景的测试覆盖,如模拟眩光、暴雨、障碍物突现等

监管层面:将OTA升级备案作为强制要求,避免厂商“隐性修复”问题

用户沟通:更清晰地传达“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杜绝误导性宣传

智能汽车的“极限挑战”与人性考验​​

小米这次大规模召回,揭示了一个所有车企都必须直面的事实:现实道路的复杂程度,永远超越算法预设的边界。

但值得肯定的是,小米选择了公开召回、明确备案、详细说明问题的做法。这种相对透明的处理方式,比起传统车企时代“私下处理”的思路,是一种进步。

技术的进步从来不怕遇到问题,怕的是对问题视而不见。

正如工信部新规中所强调的那句:“安全是技术创新的前提。”无论智能驾驶未来如何演进,它终究不能替代人类驾驶员的责任与判断。

而你,始终是握住方向盘的第一责任人。

资料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小米汽车官方声明、行业分析及公开媒体报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鼠先试验
发现问题了,先赖,实在不行就召回,这个套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了命的偷工减料
手机卡顿关系不大,可以怪网络怪气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的进步从来不怕遇到问题,怕的是对问题视而不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9-19 21:17 , Processed in 0.187201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