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46|回复: 0

[业界] 万亿生鲜资本局,一个“热带雨林模型”说清了它的本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17 23: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科技、爱创意、爱折腾、爱极致,我们都是技术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走进2019年,整个创投圈依然被寒冬所笼罩,对待任何出现的“风口”,大家都更加理性与谨慎,所有人一边用力生存,一边思考着如何在寒冬中寻找新机会,实现逆势增长。

尤其是伴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到来,大家都转而开始干一些苦活累活,着力从产业供给端和产业服务链接,树立自身壁垒。To C 端还有一些难啃的骨头,比如说生鲜这个赛道,经历几轮生死,巨大的市场容量与场景创新空间,依然吸引了大量创业者和行业巨头进入,用反差很大的模式,去争夺中心战场。

经历长达十年的互联网黄金周期,站在今天的环境背景下,市场中的底层机会到底是什么?在爆发中的社区生鲜赛道,核心是要建立什么样的能力模型,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控平衡?

围绕这些问题,【投资人看新消40期】,近日野草新消费专访了华盖资本TMT基金副总裁张亮韬,在华盖任职期间,他主导和参与了宝宝树、享换机、必要商城、宋小菜、易久批等项目的投资和投后管理工作。

“我们更多的是从供应链视角出发,从后端往前端看整个消费市场。”张亮韬说,但后端比前端要关注的东西复杂得多,这也使得他在产业中看得更深更细,更注重从整个产业竞争格局的演变上思考创新价值。

在过去四年多的投资轨迹中,他经过了几次对消费行业认知的升级蜕变,尤其是把生鲜的领域的经历和思考当成了一次大冒险,收获也颇多。面对这个足够复杂的市场,他思考出了一套“热带雨林”框架,并提出“中心战场”的概念,与关注大消费的创业者共享。

口述 | 张亮韬
整理 | 李凌纬
从后端视角看消费,有三类重要机会

提到消费,现在很多机构是从C端视角出发,但我们更多的是从供应链视角出发,从后端往前端看整个消费市场。

我们投的很多企业都有深厚的供应链基础。比如说宋小菜,是典型的产业互联网(产业供应链)企业;必要商城,是基于B端的模式创新来服务C端;享换机,看上去是C端的租赁金融服务,但底层基础是手机回收。

因此,我们认为,后端是基石,搭建好了才能够推动前端的发展。但后端比前端要关注的东西会复杂很多,这也逼着我们要看得更深更细,去思考产业的变化,竞争格局的演变以及在这个基础之上可能产生的创新。

这之中,目前我最感兴趣是与吃相关的东西。

第一、衣食住行这四大消费领域,食(餐饮)是唯一一个上游没有实现工业化的产业。餐饮的生产过程是非标的,产品也是非标的,像我们吃的蔬菜水果海鲜、水产等品类,都没有形成标准化。

所以,后端的供应链存在着极大的改造和升级机会,这些机会又会推动前端产品、品类、以及渠道的创新。

第二,如今消费者对生鲜这个种刚需高频品类的需求在大量地释放。在消费升级潮流下,我们也看到生鲜赛道如今的火爆。

结合两者来看,这里面大体有三类机会:

一是供应链企业,踏实地去升级改造供应链,做信息化、数据化。

二是在整个产业链中做服务链接,提供场地或者代运营等服务。

三是自身渠道的品牌创新,包括交易端的改造以及模式上的创新。

这之中,增速快的都是to C的模式,像前置仓、社区拼团慢的都是做后端,尤其是对上游进行改造。但我们不会凭借增速快慢决定一个企业的价值,快的基础其实需要建立在慢的供应链之上,只要满足了消费需求,都有价值。

针对于第二类以及第三类机会,目前做出创新的企业较多,市场也比较热闹,下面我详细说一下第三类企业。
起底生鲜行业烧钱本质,奔向“中心战场”的代价
1、奔向中心战场的激进策略

1)生鲜企业都在偏离自身的能力圈

第三类渠道创新的机会目前主要集中在生鲜领域。

生鲜的互联网渗透率比较低,市场空间大,同时又具备刚需、高频的特征,非常符合资本的投资逻辑,自然受到了关注。

目前生鲜领域模式很多,像新零售代表盒马鲜生、传统线下连锁生鲜传奇、前置仓代表每日优鲜,还有离用户更近的社区团购等。这些模式本质上没有优劣之分,不同模式对应着不同的用户需求。

但从模式风险层面来看,有的比较保守,有的比较激进,比如传统的线下连锁就比较保守,前置仓就相对激进,因为它离消费者很近,成本贵,具有很大挑战性。

一个模式是不是激进,取决于它现在做的事情,是不是过分地偏离了自身的能力圈。

模式所匹配核心消费人群的最大范围,叫做模式的核心能力圈。之前我写过一篇生鲜复盘的文章《深度复盘:水瓜生鲜历险记》,提出了热带雨林模型,其中讲到中心战场的概念,现在的生鲜企业都在偏离本身模式能力圈的定位,奔向中心战场,有的偏离的多一点,有的偏离的少一点。

热带雨林模型:
  • 横坐标从左至右是由慢到快,反映的是消费所需的时间、或者消费是距离用户的远近
  • 纵坐标从下至上是SKU从少到多,反映的是供给的丰富程度
  • 速度越慢、供给越简单,那么就越便宜;速度越快,选择越丰富,那么就越贵。所以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斜线,反映的是供给的成本的逐渐提高,也反映着消费者为了更快的消费、更多的选择(也包含更好的东西)愿意付出的溢价


热带雨林模型——中心战场这个中心战场是从需求层面构建的,中心战场意味着更大的市场规模,因为生鲜市场也是个纺锤形,中间高,两边低。

什么是中心战场?通常来讲,对商品服务、品质、价格要求极高和极低的人群,相对较少,而中部的商品更具有普适性,因此整个市场最大的需求人群集中在中部,无论什么商业模式,都会贴近这个核心市场,都想去切这块最大的蛋糕。

但每个模式的核心能力圈覆盖范围不同,想在中心战场占据一席之地,只有将原有能力圈扩大。这是一个模式激进的表现,也是为什么生鲜企业现在如此烧钱的原因。
2)如何打开模式能力圈的边界?
接下来,我们用生鲜热带雨林坐标模型举个例子,如果我的模式服务是对速度有刚需的那群人,理所应当,我就用高价值、高品质的商品,即时的配送去服务他们,那无论如何成本都会很高,这时我在图中的A位置。

但是我要把这个模式的能力圈扩大,在追求快的同时,还要去匹配那群对时间不那么敏感,但对价格敏感的人群,相当于我就要以更高的成本,去满足一个购买力更差的用户需求,这时我就大致到了B点(中心战场附近)的位置,于是中间出现了一个gap,这个gap就是我要补贴的东西。

如果这个模式要长期可行,企业就一定得通过某种方式把这个补贴给挣回来。

第一,提价,提价的前提是,更多的用户出现了你的模式对应的需求,或者这群用户被教育了,比如越来越多的用户对快有更大需求了。

第二,降低成本,前提是你模式能力圈拓展后更具有规模效应。

但现在的难点是说,中国大部分人还是处于没钱,时间多的状态,企业现在提前把用户“求快”的需求满足之后,每一单都要额外补贴六七块钱成本,当停止补贴或者提价后,用户的消费需求是否真是存在是不可预测的,补贴问题最终能不能解决,现在也不可求证。只能说目前大家都有信心做这个事,所以用大量的补贴直接干到底了。

对于生鲜创业企业来说,一方面要满足用户需求,一方面又要算得过账,它们在不断平衡这个矛盾点,而最终的平衡临界点就是它模式能力圈的边界,但现在很多企业都是超出这个边界,很激进去做这个事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5-24 16:49 , Processed in 0.405600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