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5年台北国际电脑展首日现场,英特尔举起两把AI利刃——全新Arc Pro B系列工作站显卡与Gaudi 3加速卡宣布商用化,却因开源生态的"断链"引发技术圈热议。这款去年发布的AI加速器终于以PCIe板卡和机架系统形态落地,但Linux内核驱动至今未入官方代码库的现状,让开发者们对着展台样品直摇头。
作为Habana Labs被收购后第三代产品,Gaudi 3原本凭借"habanalabs"开源驱动在开发者群体积累好感。但自2024年10月承诺推出开源支持后,英特尔接连遭遇Habana团队核心开发人员离职,导致驱动开发陷入停滞。今年3月虽有工程师表态重启开发,但截至5月20日,Linux Git代码库中仍未见实质性更新。现场技术人员坦言,目前仅能通过非官方渠道获取闭源驱动,这与英伟达CUDA生态形成鲜明对比。
这场"驱动荒"直接冲击企业采购决策。某云计算公司CTO在展台表示,其测试团队耗时三周才完成Gaudi 3与现有Kubernetes集群的兼容适配,效率较竞品低40%。更棘手的是,缺乏官方驱动支持导致安全审计无法通过,金融客户已明确拒绝采用该方案。
不过硬件性能仍具吸引力。相比前代,Gaudi 3在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实现2.3倍能效提升,PCIe版本单卡可承载192GB HBM3内存。微软Azure工程师现场演示时,用四卡系统在15秒内完成千亿参数模型微调,引发现场阵阵惊叹。但每当被问及驱动问题时,演示人员总会巧妙切换话题。
开源社区的态度更显分裂。Linux基金会AI工作组负责人指出,英特尔若不能兑现开源承诺,将重蹈Larrabee显卡覆辙。但部分开发者认为,闭源驱动虽不完美,至少让Gaudi 3提前半年进入市场。这场理想与现实的博弈,正将英特尔推向AI加速器领域的"半成品"困局。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