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微笑的先生 于 2022-1-16 12:32 编辑
今天我们开门见山,不整太多有的没的,我知道你们就喜欢看图,往下拉拉就有了~
目录:
1、背景介绍
2、外观展示
3、拆解展示
4、彩蛋部分
================
1、背景介绍
================
EFP、ESP
最早的时候,摄像机作为摄制器材,不能单独工作,必须要有配套的录像设备,比如背包录像机,这样一个人又要负责拍摄还需要录制,真是辛苦活。

早期录像场景
后期随着技术的发展,摄录一体机也被发明出来,仍然是一个人大战八方。这种类型对于ENG(电子新闻采集,即户外采访类型的录制场景)还勉强可用,但是,如果是录制一个巨大的场景或活动,一个人忙不过来怎么办?肯定需要一群人扛着机器跑来跑去,但最后录制的录像带可能就是天文数字,怎么总结和整理素材,又成了问题,并且单兵作战难免手忙脚乱,这又该怎么办呢?
聪明的工程师想到了,摄录分离——把机器拆分出来成前后端,中间用线缆连接。前端摄像师只负责操作摄像机摄像,把录像交给后方,后台只负责整理素材和导播切换,这样摄录分离就达到了节省人力资源的成本,因为不需要培养素质高超的单兵,只需要培养专长技能的群体即可。这就是现代EFP(电子现场录制,即在新闻或访谈现场搭建拍摄环境来进行有设计的录制场景)与ESP(电子影棚录制,即专业电视台摄制组影棚里面的录制场景)
更多详细了解ESP和EFP的信息,可以关注下这个回答:点我传送「电视台用的摄像机和普通的有什么区别?」
CCU
CCU全称是Camera Control Unit,中文意思是摄像机控制单元,它在整个广播系统中,是配合摄像机最紧密的设备之一。作为专业设备,CCU存在感比较弱,因为它一直在幕后默默工作,不像监视器能显示出亮丽的画面,也不像台前摄像机占据着C位,但是它确是重要的一环。随着科技和行业细分的发展,一台现代化的摄像机需要调节许多参数,CCU可以通过与摄像机连接,来远程操作其中的部分功能,比如:
- 控制光圈、快门速度、黑电平、增益;
- 调整色彩平衡;
- 监控和调整范围广泛的技术参数;
- 向摄影机操作员发送信号或语音沟通;
负责操作CCU的专门技术人员统一负责所有摄像机的CCU控制,可以保证画面的质量和统一性,摄影师可以专注于取景和构图,而不会因技术问题而分心。
在多摄像机制作中,CCU 操作员通常会负责多台摄像机(2-3 台摄像机很常见,但最多可能有 10 台)。显然,大型生产可能需要许多 CCU 操作员。例如,一个 20 摄像机的广播可能有 5 个 CCU 操作员,每个操作员控制 4 个摄像机。
CCU的宣传小册子
CCU与摄像机
摄像机单独或通过转换器Adaptor(CA)连接CCU,使用的线缆在最早的时候最多有41芯的,特别粗壮,发展到后期,一根三同轴线缆,就什么都能传输了(包括供电);还有光纤线缆,传输距离最长可以达到20KM,非常厉害。同时CCU也可以外接各种监视器、波形显示器、局域网设备、字幕控制器等等设备
CCU连接图示
================
2、外观展示
================
前一段时间收了一台Sony的CCU-300,这台机器是搭配BVP-300使用的,当然国内BVP300机器已经几乎绝迹,收破烂的地方都少见了,今后有机会收来给大家展示下~
这台香槟金色前面板的CCU型号为300,属于广播级器材,控制BVP-300三管式广播摄像机,
生产日期在198X年,那个时代索尼使用类似梯形的电源开关
前面板主要控制区域凹陷进去,左侧部分从下至上为开关、电源指示灯,对讲机call按钮和编号指示灯
右侧部分从下至上为:
总黑台阶电平(Master Pedestal)调整
部分摄像机的总黑台阶电平的调整是靠旋转电位器的旋钮的,而带有字符发生器的摄像机一般是利用产生字符的按钮来进行。摄像机控制器上一般都设置总黑电平的旋钮,调整时也应边看波形监视器边调整。总黑电平调好后保持不动,不必每次拍摄都调整。
电缆补偿( Cable Compensation ) 调整
利用有高频提升特性的放大器使信号恢复原样。因为信号在长距离传输时,电缆中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对信号具有高频衰减的特性,若不作补偿,则高频信号损失。
光圈(Iris)
中间部分
下面为:对讲机广播调节、测试/摄像/彩条切换、增益切换、自动白/黑平衡、自动光圈
中间为:音量调节,红色蓝色的汇聚调整、红色蓝色的黑位与增益调整
上面为:监视器输出色彩控制、细节增强开关
整体来看就是一个小箱子
侧面与底面皆有橡胶底座,便于运输和现场放置使用
侧面有一个运输提手,非常方便
背面连接各种设备的接口
41pin多芯电缆,直接连接摄像机或摄像机适配器
这张图可以看到最右侧有该型号出场
这台机器是Sony DXC3000,后侧有连接CCU/VTR的接口
多芯接口输出
左边是遥控面板的扫把头接口,右侧是波形显示器的扫把头接口
信号输入输出的主要接口,返送接口,RGB分量输出,复合信号接口
这部分主要是音频输入输出接口,下面有12V直流输入接口
切换AC、DC输入接口,以及监视器输出接口(复合信号)
AC220V输入接口
这里有一个电压选择器,通过旋转插件来选择适合的输入电压
================
3、拆解展示
================
机器被设计成易拆,上下一捏就能打开前面板
打开以后,一股1980年代的气息扑面而来,没有FFC、FPC,都是单独的线缆,这个真的是我的菜啊,我就喜欢古老色彩丰富的线缆哈哈
电位器+开关+墨绿色的电路
COPAL生产的10KΩ电位器
部分细节图片
板子的拆解,排线座有防呆设计,并且插座数不同,安装的时候不必担心搞混
剩下的都是线缆排线
打开盖子之后,里面有五块分离的电路板,左侧有保险丝
开始拆解外壳!
箱子外壳拆开之后,骨骼为制的框架
内外都喷了漆
还是很精致的一只小箱子,重量为6.7KG
五条滑轨固定五块电路板
背后接口部分
底面的视角
41pins的接口,里面有很多屏蔽线,未来缺线用了,就杀了这只机
侧面电源和框架之间还有很多线
固定板子的护栏,由两颗螺丝固定
拆解后可以取出板子
把板子都抽出来之后,可以看到下面的贴纸,左侧到右侧为:电源板、信号处理、视频分析1、2(猜测)、音频处理
电源板,因为CCU也肩负给摄像机供电的职能,所以电源板也不能少
几个你吃糠的轴向电容和糖豆(钽电容)
背面
2号板,信号处理,上面有晶振
RCA永远的神啊
几个精密电位器
kss晶振
三路信号处理设计,针对RGB三支摄像管
背面
3-视频处理,更明显的三路信号
4块电路,更多的屏蔽线原件
晶振与Sony自产的集成块(橙色)
原来彩色的电路元件看着真是赏心悦目
背面
5块音频板
一个小的蜂鸣器,按Call按键的时候,会响
背面
不知道是什么基材的电路板,透光性比较好,与上次拆的BVP1类似
全部清空
框架上的电感拆下来看看
电源接插小板
卡农接口的线缆,看着真不错
拆掉固定电源的四个螺丝
想要拆掉电源组件,只能把框架拆开了
想方设法拆出来电源
电源标记,220-12V
保险管
保险管电路板
拆下电源屏蔽外壳
冷焊的挡片?
一大块痰???固化胶水
外壳去掉的电源,应该是线性的吧(猜测欢迎专业人士改正)
你吃糠的电容
涂胶的电容
大家看看做工吧
整体很轻
封闭变压器与旁边的线缆
拆机搞出来三处伤口
================
4、彩蛋部分
================
我又整了一个,这次是CCU-550,对应的应该是BVP-550
里面仍然有不少的肉,最上面还有一个SDI的信号板
对比一下,下拆它哈哈哈~
END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赏
-
查看全部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