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电子产品中,苹果手机可能是排队购买次数最多的,从iPhone4到iPhone14,每次新品上市都会有大量人群排队购买。当然一般都是学生党和都市白领,普通劳动者(打工者)一般不会买,也买不起,买得起也用不起或不会用,因为苹果的操作系统和安卓不一样。便收音机即发明以来,就在所有社会阶层流行起业,不分年龄、性别、肤色和工作。即便是在开车,也可以一般听收音机一边开车,一边工作一边听,甚至走路也可以,睡觉也可以,以到于到现在收音功能都是最基本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录音机、录像机、VCD、DVD都淘汰了,但收音机仍旧流行。对于一个00后的人来说,无法理解听收音机的这种情怀,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享受。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所有的人都转向了手机,各种应用,有事没事都拿着它。仿佛一下子手机就是你的全部,没有手机活着就不踏实。
但你无法想像在上世纪80年代,江苏省盐城无线电厂,只是一个小规模的装配收音机的厂商,没有任何自主研发收录机的能力。为了推动电子厂的发展,盐城无线电厂开始了仿造国内其他收录机的研发之路。1978年,他们先以上海“红灯”牌收音机为样本,成功研制出了新的台式电子管收音机,并将其注册为“燕舞”品牌。知道为啥取名叫“燕舞”不?这里头可有讲究啦。一方面呢,是盼着大家听着这收录机的时候,那感觉就跟处在莺歌燕舞的美好氛围里似的,倍儿带劲。另一方面呢,“燕舞”这俩字儿啊,还正好和盐城无线电厂的“盐”“无”俩字儿谐音呢,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呀。
这款收录机还开创了中国电视广告的先河,它的广告名为“燕舞”。1984年(请记住这个年份,后面会多次提到,包括84版《西游记》年三十晚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后放火烧红孩儿、《霍元甲》),燕舞电视广告在中央电视台首播,辽宁小伙苗海忠(当时也没以有告诉我这个小伙叫什么,也没有报纸新闻报道,更没有手机百度)抱着木吉他,夸张的霹雳舞动作与流行的歌曲相结合,让人眼前一亮。他激情四溢地唱出燕舞的经典广告词:“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这种创新的广告方式让燕舞收录机家喻户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数千人冒着严寒排队抢购,只为第一时间体验这款产品。
那个以磁带为时尚的年代收音机是标配,收录机是高配,黑白电视机是奢配,彩色电视机还没有普及,主要是依靠进口。当时收录机一出来时主要依靠日本进口,夏普、三洋,但日本收录机主要是质量好,价格高,有点大家闺秀的感觉,一般人买不起。但国人的消费理念是不理性的,说大了就是假大空,即要便宜又要好,那有这样的好事,所以当时燕舞收录机就在这样的消费背景下生产出来了。
当时的燕舞为什么价格便宜,其主要原因其内部电子配件技术过于简单,本来双卡双电机运行,但只用一个电机进行齿轮切换,故障率高,其音色音质远不如日本三洋、夏普等收录机!燕舞收录机外观灯花搞得花花绿绿,整机功能、音质很差,跟进口组装机和进口原装收录机差距十万八千里。燕舞收录机外观设计就不好看,制造感觉粗糙,音箱上电子灯没有内涵,纯粹是博眼球的,它的没落也不奇怪,毕竟电子产品更新很快。
当时有一款L1520型便携式二波段单卡收录机,取名叫燕舞牌。这燕舞牌收录机可太懂大家伙儿的心思啦!那时候大家就喜欢那种喇叭多的,为啥呢?就觉着喇叭多,声音放出来才够大呀,听着带劲儿嘛。燕舞厂的人就抓住了这个特点,特意给这款收录机设计得老时髦啦。它不仅喇叭多,功能还全乎着呢,而且还有红灯一闪一闪的,看着就特别风光,倍儿有面儿。最关键的是啥呢?它价格可比那些进口产品低多啦!就这么着,这燕舞牌收录机一经推出来呀,那可真是深受大家的欢迎,一下子就火了,迅速地就把市场给打开啦,成了咱寻常老百姓家里休闲时候少不了的玩意儿呢。
那时候的农村啊,对收录机可痴迷啦!就说农村人家的堂屋吧,里面通常都摆着个大条案。这大条案上呢,一边放着座钟,另一边呀,放的就是收音机咯。不过呢,随着时间推移,收音机渐渐就跟不上潮流啦,这时候台式收录机可就闪亮登场,成了大家的心头好呢。而且大家伙儿都爱把收录机的音量调得老大老大的,那动静,可带劲儿啦!就因为大家对收录机这么着迷呀,在1983年春节的北京展会上,发生了这么件事儿。好多人呐,凌晨两三点就爬起来了,外面天寒地冻的呀,可他们也顾不上,就冒着那严寒,排着老长的队,一路来到王府井大街北面的东风市场(现在改名叫东安市场啦)。您猜怎么着?他们大老远折腾这一趟,就为了能买上一台燕舞牌收录机呢,可见这燕舞牌收录机当时有多火呀!
现在的人啊,可真想象不出当年燕舞那火得一塌糊涂的劲儿!就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吧,那会儿要是哪家能买上一台燕舞牌的啥玩意儿呀,那在全村可不得引起一场大轰动啊!这轰动程度,可不比村里头第一个买电视、第一个骑上摩托车、第一个装上电话的动静小呢。只要哪家买了燕舞,好家伙,好多人都得跑到他家去“参观”,那架势,就跟去看啥稀世珍宝似的,稀罕得不行。虽说当时也有人有收音机吧,但和燕舞比起来,那可就差远啦,显得没那么气派。为啥呢?因为这燕舞可不简单呀,它还能播放磁带呢,这在当时可太牛啦!
这牌子通常是有些宽裕家庭购买,县城农村用的多,因为比进口的便宜,当年年青人结婚的必备物品之一,里面可以装6节一号大电池(那时电池质量也特别好,可以放音放很久),拎着收录机,也有扛在肩上,走在送亲的队伍里,把声音开到最大,招摇过市,那气势比过——战士打靶把营归。
那时候我同学家买了一台,好像是600多,但它最牛逼的是带(内录)功能的,有两个仓门,可以转录和内录(收音节目)还带卡拉ok功能。拥有它你就拥有欢乐,在春节期间放着《东方红》《北京的金山上》、《东天里的一把火》,声音开到最大,没进村就能听到,一是显摆他家主人回家过年了,二来说明他家比别人家富裕,有面子。的确,当时像我们家在家种地,土里创食,靠老天爷赏饭吃,大部分收成(稻子、棉花)都用来缴农业税了,还要受粮站质检员的层层压榨,明明稻子晒得很干很干,但仍然要每百斤扣5斤的水份,明明没有杂质,还要扣除杂质,实事上每百斤稻谷只能算90斤,我家每年都要缴3000多斤粮食,被这么一扣,兄妹三人上学都成问题,根本买不起这样的设备。春节想买件新衣服都很难很难。
续:黄山MODEL406收音机的情怀:天天刷抖音内耗也不是个事啊
https://www.mydigit.cn/thread-501686-1-1.html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赏
-
查看全部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