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技、爱创意、爱折腾、爱极致,我们都是技术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三摄像头,相信是今年旗舰手机的标配。 「超广+广角+长焦」这个组合,已经能够满足手机用户的大部分拍摄需求,超广用来应付大合照和风景拍照,标准广角用来拍摄一般场景,长焦则用于应付人像这些对视觉有需求的拍摄场景。 就在 MWC 2019 开幕的这一周内,已经有三家手机厂商正在他们的新旗舰上面用上了后置三摄相机。诺基亚的做法更疯狂,把支持多镜头合成的五摄方案直接塞到手机上,进一步提升了手机拍摄的效果。 ▲ 图片来自:xiaomist 这些变化,给手机带来了拍照能力的大提升,一直想要接近相机、超越相机阵营的手机,如今已经彻底打败了绝大部分卡片机,准备挑战一些入门级的可换镜头相机。 这个变化也改变了大家的观念,让大家都觉得它们能够替代非专业用户手中的相机,成为新的随身拍照设备。 ▲ 图片来自:shabat.am 但其实,让手机可以另辟蹊径、弯道超车的多摄相机设计,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手机也去取代相机的工作。相反,手机还是取用着相机的思维,在这紧凑的机身上做一套「可换镜头」系统,提升手机的拍摄能力。 回到「双摄」添加的最初 那些年,手机还是以单摄像头为主。在功能机主导的那个年代,手机的拍摄效果和一般家用的紧凑型相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卡片机」)相比还是有着很大的距离。当年在手机上的相机投入,大多数都在最基础的「基建」上—— 像素量。 ▲ 索尼爱立信首款 500 万像素手机 K850i. 图片来自:gizmodo 从最初的 300 万、500 万到后来的 1200 万和后期出现过的 2000 万像素单摄,手机阵营也经历过一段较长的「像素大战」时期。 而经过这一轮的发展和讨论,手机厂商和用户都在像素这方面总算取得共识,「1200 万像素」是兼备画质分辨率和适合手机传感器发展的平衡点。不管是用作一般记录还是分享到社交媒体,1200 万像素这个规格能提供悦目画质的同时也能减轻硬件负担,无疑是当前手机传感器发展的最佳选择。 在后续的手机传感器发展中,有不少主流产品都会选择 1200 万像素。即便是最近推出的 4800 万像素传感器,在一般状态下其实都只是 1200 万像素的模式输出。 继「像素大战」之后,手机相机的发展变得更加多元化,但早期在手机上用双摄像头结构,目的还是为了满足一些特殊的功能。 出生于 2011 年的 HTC EVO 3D 和 LG OPTIMUS 3D 是手机相机跨越性发展的两个代表,这两款手机采用了当时颇为激进的双摄设计,目的是为了实现「3D 照片拍摄」的功能。 其实,也就是让一张 2D 屏幕的图片,看上去更「灵动」一些。 ▲HTC EVO 3D 相机拍摄效果 不过这两款产品虽然是手机迈向多摄像头发展的标志,但它们本质上都只是为了拍出 3D 照片而增加多一个摄像头,并非是按照常规的相机思维去设计,目的也不是为了提升手机拍照的能力。所以这两款产品在今天的双摄理论来说,跟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多摄像头方案其实也没有太大联系。 真正能感受到手机要下决心超越单反相机,应该是从荣耀 6 Plus 上使用的 800 万像素平行双摄说起。 荣耀 6 Plus 搭载的是 800 万像素+800 万像素的双摄结构,主摄像头用于正常拍摄,另一个摄像头则主要产于测距的工作,目的是为了让手机模拟相机大光圈镜头拍摄的虚化效果。 虽然在手机用的广角镜头上加入大虚化效果是有点违和,但不可否认的是,荣耀 6 Plus 这种双摄搭配是手机往相机拍摄效果靠近的一次新尝试。这个组合思路,在之后也被沿用了较长的一段时间,现在有些入门级手机实际上也会采用这种双摄方案,从而在有限的成本内增加手机的玩法。 走在「主摄镜头+测距镜头」这个组合后面的,是「彩色+黑白」的组合。从这个时代开始,「后置双摄」也慢慢成为了旗舰手机的主流配置。最早开始启用这个方案的公司,有曾初尝 3D 双摄的 LG 以及和徕卡合作的华为。 除了之前提到的测距来实现虚化效果以外,新增加的黑白相机能通过同时拍摄并搭配数字算法合成的方式,从而提升照片的成像效果。 因为黑白相机不需记录并还原拍摄物体的颜色信息,每个像素可以独立地保存画面的灰度信息,也就最大程度上保留了画面的细节信息。通过合成彩色摄像头和黑白摄像头的照片,所得出的照片在锐度和解析力方面的表现,都会比只有单个彩色摄像头的效果会好一点。 不过对于手机这种巴掌大小的设备来说,通过更换方案所获得的提升还是相当有限。 受限最大的原因,还是来自设备自身上的限制。没有相机那种级别的传感器和镜头,单靠双摄合成很难达到大幅度的提升。此外,加入黑白镜头也只不过是为了强化自己的拍摄效果,但这个提升效果和相机比还是相差甚远,在相机的成像能力面前,这些提升也只不过是小打小闹的升级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