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418|回复: 0

[业界] 腾讯的大交通战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17 23: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科技、爱创意、爱折腾、爱极致,我们都是技术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2019年,移动支付的主战场在哪里?微信支付给出了答案:大交通。

刷码,0.2秒,过闸,乘车。2018年,微信扫码方案在短短一年间席卷了全国的公交地铁,覆盖130多个城市,日均交易笔数超过千万规模,每月使用微信支付乘坐地铁用户比2017年增长了4.7倍。
在广深地区,微信支付已100%覆盖广深两市公交线路和地铁闸机,累计4000万用户使用了包括深圳通+、羊城通乘车码、广州地铁乘车码、腾讯乘车码等各类小程序。
微信支付在大交通领域的发力并不算早,2017年才正式划分出一个团队,成立运营中心来打造交通行业。但凭借着“二维码+小程序”快、准、狠的打法,微信支付迅速渗透到传统的交通行业。
大交通板块陡峭的增长曲线背后,仍有巨大空间。2018年以前,微信支付把大盘压在了零售、餐饮上,这两个行业的渗透率已接近90%。相比之下,交通的体量更大,微信支付行业产品运营部副总经理、微信大交通负责人徐曼丽预计,2019年底到2020年初,交通的整体盘子可以与前两者持平。
在整个互联网流量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交通高频刚需的入口越显珍贵。中国每天约有2.5亿人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公交地铁每天的交易量高达3亿笔,超过了外卖、网约车的交易量总和。根据公安部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4亿辆,每日支付金额达25亿元。
腾讯在交通领域的布局包括公共出行和车主出行两方面,公共出行如客运、船运、民航、铁路、出租车等,车主出行如停车场、加油站、高速公路、车后服务,涵盖整个大交通场景。

在微信开放的平台和生态中,以支付为入口的流量闸口拉开后,叠加效应正在放大。随着腾讯TO B的战略转型以及产业互联网的逐渐深入,战场正在从轻量级转移到重量级。大交通背后是微信支付从小B走向大B、TO G合作的生态升级,折射出民生服务、政府治理、智慧出行乃至智慧城市的大课题。
从发卡到发码
“我们做技术的都非常清楚,二维码技术很简单,能够推广得这么快,确实出乎意料。受众愿意接受它,我们也愿意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支付手段。”深圳市深圳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周世爽在接受《21CBR》采访时感叹。
刷二维码正中公共交通的“刚性痛点”:找零、带卡,已与人们的日常消费习惯完全脱节。
在供给侧,经营业主们也面临尴尬局面:公交的投入年年上涨,全国车辆增长量为7%,客运量却三年持续下降。乘客在哪里?乘客是谁?乘客需要什么?业内没有人能解决这些问题。
广州羊城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谢振东回忆道,2016年时,全国的通卡公司几乎都反对移动支付,“全国都在喊狼来了,怎么打狼?”
根本原因在于,移动支付动了通卡公司们的奶酪
通卡公司通过发实体卡环节获取售卡利润、押金及卡内余额,押金及卡内余额一般为20-50元不等,这是一笔巨大的资金沉淀。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全国通卡发行已覆盖8亿以上城市人口,发卡总量达9亿张。以羊城通和深圳通为例,羊城通2018年共发行票卡580万张,发卡/码总量突破8000万张,深圳通年发卡超过400万张,发卡总量超过4000万张。
在没有移动互联网的年代,通卡就是上一代的移动支付,作为公共结算平台,通卡所覆盖的远不止交通场景。羊城通目前的日均交易量高达1300万笔,深圳通的月活用户也超过1000万。在香港地区,八达通卡几乎无所不能,占据了香港98%的无现金支付份额,仍然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劲敌。
谢振东眼看着羊城通的发卡增量在2017年达到峰值后,2018年骤然下降,2019年更跌得厉害。他并不觉得意外,2014年底执掌羊城通后,他让人用毛笔写下了“从1.0到2.0 做电子支付先行者”,裱起来挂在会议室。2016年,谢振东开发出羊城通二维码信用支付应用,开始主动转型。
“传统的通卡有不记名、离线、预付费三个重要特征,已在全世界各个国家使用了近20年,我们称之为交通电子支付的1.0时代。现在进入2.0时代,特征是实名、在线、信用支付。如何从‘一卡通’到‘城市通’,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3.0时代,是我们交通电子支付转型的主要目标。”谢振东说。
2017年7月、2018年1月,羊城通和深圳通先后登陆微信小程序,正式开始了从发卡到发码的转型。一年多时间,羊城通的二维码用户已超过1800万,深圳通小程序推出以后,注册用户也达到了1300万。
目前,微信支付在已上线城市的公交和地铁的使用率达到50%。针对交通地域性相对较强的特点,微信支付2019年的策略是按城市的维度去打。“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企业和政府意识一直非常强,很快全覆盖了,其他城市跟着学习,我们也愿意把它复制到全国。”微信支付行业运营中心负责人杨章炳说。
2018年底,深圳通调整了领导班子。“不做只有等死,等着别人把你的市场蚕食掉。我们自己来做,把这个入口占住了,把实名用户体系建起来,在这个体系里还可以做很多衍生产品和解决方案。”周世爽对《21CBR》说。
深圳通的大股东是深圳地铁和深圳巴士集团,两个股东单位都希望深圳通走出传统的业务模式,在互联网业务上占据一席之地。“我们有专业的技术,微信有很好的生态和平台。”周世爽透露,深圳通计划与微信支付团队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做深耕业务。
随着NFC、人脸识别等支付技术的迭代和发展,周世爽并不担心二维码会成为通卡公司的长期挑战,各方都在为未来进行布局,以掌握核心技术的主导权。事实上,微信支付也正在结合小程序,基于HCE技术,通过配备NFC功能的手机帮助通卡公司进行实体卡的电子化,把留存资金的利益还原,同时又增加用户触达的能力。
不下场的中锋
移动支付对交通行业的冲击,与当年的银行业非常类似。杨章炳和他的团队在通卡公司门前吃了很多闭门羹,“难啃。”

2018年6月,小马哥为微信支付与上海地铁合作站台

2018年4月,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提出了“一三五七”的 “互联网+”思考,即:一个目标,三个角色,五个领域,七种工具。其中,“一个目标”指腾讯要成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助力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三个角色”指腾讯要专注做三件事:做连接、做工具和做生态。
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交通行业的数字化也是大风口,大方向。“交通行业信息化程度非常低,是非常痛的一个行业。整个腾讯的生态能力,微信支付、微信小程序、腾讯云、腾讯地图、腾讯AI等都是开放的,交通行业可以依托我们的生态实现智慧化的升级。”徐曼丽说。
在交通行业中,升级改造的投入非常大。餐饮、零售业放一个扫码盒子或贴一个二维码就可以直接付款,但是交通不行。比如,地铁闸机涉及到全线路通路一进一出的改造,需要每个站的进出口全部完成改造之后才能统一上线。这对于业主方来说是一个需要数千万投入的大工程,过程复杂且漫长。
万事开头难,建立行业标准尤其难。“2015年,国家层面开始谈“互联网+”,要打通万物之间的互联,很多企业主和政府领导都有这个意识,只是没有一个具像化的东西。那我们就做好一个标准,通过行业再复制出去就非常快。”杨章炳告诉《21CBR》。
无论是公交、高速、停车场还是加油站,杨章炳对团队的要求是变成“行业专家”,再结合互联网的能力和知识输出,变成合作伙伴的顾问。“我们认为不是冲突,应该叫共同进化。你懂了他,也知道自己的优势,可以怎样助力,这时候就没那么难啃了。”
更为重要的是,微信支付一直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守住“不下场”的底线——微信把自己定位为中锋,前锋是整个生态里的合作伙伴,后卫是技术支撑。
“在微信整个开放体系里,我们考虑的是做好标准,自己也不去复制,驱动更多合作伙伴复制它。但我们会配合合作伙伴打造标杆,告诉行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这个产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为用户带来什么,为商业带来什么。” 杨章炳对《21CBR》说。
例如能够突破通卡公司,关键的一点就是微信的定位清晰。“用户流量是通卡公司的,不是腾讯的,我们帮助它把用户拉上来。因为很多用户不用实体卡了,搬到线上就打开了另一扇门,这个门更大。我们是解决问题,而不是颠覆。”
用户拉上来之后,关键点就是要做商业转化。
微信支付交通出行公交行业负责人胡庆华介绍道,在流量变现方面,微信目前提供了广告运营、碎片化娱乐和内容服务、延伸出行服务等初步解决方案。“针对所有的线上转化,我们可以做增量市场,做大这块蛋糕。另外有了线上的连接,这是传统公交或一卡通公司不具备的模式,可以做很多大数据的应用管理,包括客流的管理以及线路运营的优化,例如定制公交业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7-21 22:55 ,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