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3483|回复: 8

[其他] 二线浴池专用温度水位显示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6 14: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线浴池专用温度水位显示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打赏

参与人数 3家元 +50 收起 理由
c106czs + 20 分析得很仔细。
温力口 + 10 谢谢分享,认真发贴。。。。。。.
小鼯 + 20 謝謝分享

查看全部打赏

 楼主| 发表于 2020-6-6 14: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线传输浴池专用温度水位显示仪组成及原理
一、二线传输浴池专用温度水位显示仪室内机组成:
IC1:BJ8P153APJ    2x7脚    IC2:SN74HC164N (驱动两位温度显示)   2x7脚   
特点:仅只用两根引线传输5档水位、0-99度水温参数,节省线材。
二、原理:以89C52单片机为核心,配合RC充放电式4档水位传感器、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构成水位和水温测量电路为例介绍其原理。
1、RC充放电式水位传感器测量电路的工作原理是,水面每接触一个钢针就会多并联一个电阻,电阻随水位变化而规律的变化。利用单片机的一个口周期性的给电容电路充放电,然后用单片机监测电容两端电压的变化,因为电容电压的上升或下降时间t=RC,所以用单片机记录这个时间就能判别电阻的变化,进而转化为水位的变化进行显示及其他动作。
2.传感器选择
RC充放电式水位传感器测量电路,明显优于排阻分档键盘式水位传感器的地方有:
(1)接线简单,排阻分档键盘式水位传感器需要四根导线传输水位信号,而RC充放电式水位传感器仅需要两根就能完成,这对于线路较长的太阳能热水器传输信号电路来说能节省相当多的导线资源。
(2)给水温测量电路设计带来方便,RC充放电式水位传感器的原理可以同样运用到热电阻温度测量电路中。
(3)占用较少的I/O口,仅需两个I/O口就能完成水位检测任务,极大地节约了单片机的I/O 口资源。
综上比较可见选用第二种方案较为优越。
3.RC充放电式热电阻水温传感器测量电路
RC充放电式热电阻水温传感器测量电路的原理与前面提到的RC充放电式水位传感器测量电路原理完全相同,只要把水位电阻换成热电阻就可以了。其缺点是不够精确,但成本很低,对于对温度要求不算精确的太阳能热水器系统,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另外与A/D转换式温度传感器相比,其优势还是十分突出的:
(1)仅需2个I/O口就能完成对温度的检测,节约了单片机的I/O,有利于降低成本。
(2)实现起来也十分简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6 14:56:5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图纸画得好,字也可以。至少比我写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6 15: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是一般的牛,超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6 22:31:17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膜拜大佬,分析的相当透彻:redhear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6 23:18:3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探测水位的装置很巧妙,占用的芯片端口少,故障率也低,比那种每一个水位探头都用一个端口的要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6 23:20:0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度是个温敏电阻,水位是多段电阻,跟太阳能热水器的控制器一模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7 08: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认真发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7 22: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个整理资料可以发电子报了,真有时间真有心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7-15 10:30 , Processed in 1.466403 second(s), 1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