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接上贴,和拆耳机是一个时间搞的,至于为什么现在才发出来,你懂的 懒~:lol:
耳机是闲来无事逛淘宝推荐的,本来打算在淘淘近期有啥好玩的单元没,最终让我发现了这个,先上结论,值得推荐。
这是耳机,和我之前玩过的一批钛膜单元有些类似,都是从厂里流出来的新单元加一段线。(PS:上次那批单元开了一次车,福利了5幅耳机,反馈不错)
看线束,略头大,不愧是降噪耳机单元,线束就是多。
拆解从屁股开始,由于我想换外壳,直接用斜口钳暴力拆的,不大喜欢这种外壳样式,打算换另一种。
拆了后壳后可以看到这个板子,是一个固定降噪麦克风的板子,直接撬了就行,然后斜口钳暴力剪出单元。
拆出来的单元,直径9mm,感觉和我之前那次的单元尺寸一样。
正面的泡棉胶也拆了下来。这个建议拆的时候小心,我这个是第一个,直接报废了。
单元在拆的时候振膜上的细铜导线断了,于是拆开看看振膜,果真钛膜,挺漂亮的。
直径测量确实是9mm
这是新外壳,有透明款必选透明款的,就是喜欢这种感觉。
近期买了这个胶水,光固化的,紫外线光照射10S就会固化,感觉比8000胶水方便,不过8000可逆性强,新手不建议尝试这个胶水。
耳机壳里面的大小是给10mm单元的,这个放进去也差不多,注意单元四周一定要打好胶水,做好密封,不然声音会不正常。
这个是已经固定好单元的样子,MMCX接口也已经焊接好了。
上盖接缝处挤上胶水,这是打好胶水后的摆拍,制作时是晚上,没有阳光,也不怕意外照到紫外线固化。
固化时的样子,实际很快就固化了。
成品耳机单元图两张,至于为什么用mmcx接口,主要是还有个动铁单元,可以用那根耳机线,懒得折腾新线了。
试听结果,值得折腾,一对耳机头才不到十块,相当值得推荐,只要制作细心,每个人都可以尝试一下。
关于为什么用这个壳子,这种壳子睡觉侧睡时对耳腔压迫小,舒服。至于常见入耳式单元壳体,个人感觉太长,之前试图在网上找过一些短壳体外壳,都不大满意,后来发现还是这种更好一些。
对制作细节有疑问的可以翻我之前的帖子先看看,有些小地方没专门拍照,懒~,再不懂的可以评论区提问,看到了就解答。
求点赞,求M币,M币就是我更新的动力。:lol: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赏
-
查看全部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