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春节的时候48元买的移动电源+PD充电头套装,看到好几个坛友都把移动电源拆了,但是没有人拆充电头HC0618D。正好想要改造一下这个充电头,增加PPS功能,就把拆解图也发上来了。 
 
正面,单USB-C口输出,有G-KING的logo: 
 
 
侧面,外壳是磨砂的,不那么容易留下指纹: 
 
 
支持5档固定PDO,用PD诱骗器读取到最大功率的PDO是20V/3.25A,支持65W输出。 
 
但是这个充电器不支持PPS,如果给支持电荷泵快充的手机充电,不能达到最快的充电速度。 
现在支持大功率快充的手机里,常用到电荷泵。 
降压型电荷泵不需要电感,它通过电容来储能。基本原理是将两个电容串联充电,这样每个电容都会充到输入电压的一半。然后再并联放电,这样输出电压就会是输入电压的一半。 
 
电荷泵的好处是效率高,通常能达到97%以上,高于传统使用电感的DC-DC。缺点是输出电压固定为输入电压的一半。 
手机锂电池的工作电压在3.2V-4.35V(或4.4V)之间,为了使电荷泵的输出电压和电池匹配,需要调整输入电压,这就需要用到USB PD PPS协议,可以以20mV的步进调整电压。 
本充电器不支持PPS,此次拆解主要为了研究加入PPS功能的可能性。 
 
USB-C输出接口特写: 
 
 
220V插头可折叠: 
 
 
和JD卡对比大小,比卡片宽一些 
 
 
比手掌小一圈 ,也比很多笔记本电脑的65W充电器要小: 
 
 
 
为了验证这么小体积的充电器,发热量是否会很大,用电子负载带满载65W (20V/3.25A)。 
过半个小时之后,用FLIR热成像仪测量充电器的外壳温度。 
输出同步整流MOS位置,温度65℃,室温23℃,温升仅有42℃: 
 
 
原边开关管位置,温度66℃,室温23℃,温升仅有43℃: 
 
 
下面开始拆解,用刀片从缝隙撬开: 
 
 
外壳超声波焊接: 
 
 
拆开: 
 
 
主板正面图: 
 
 
主板背面 图: 
 
 
下面从220V输入端开始,逐一介绍主要元器件。 
250V 3.15A慢断保险丝,串联在220V进线上面: 
 
 
第一级共模电感,采用双线并绕的方式,用于过滤共模噪声: 
 
 
黄色的安规电容和第二级共模电感: 
共模电感和安规电容组成的滤波电路,对于高频干扰信号有很大的阻抗,既可以防止充电器自身产生的高频干扰进入电网中,也可以防止电网中的噪声对充电器工作造成干扰。 
 
 
4颗Aishi的22uF/450V电解电容,组成88uF的容量。 
一般电容的容量和功率之间的关系,大约是1uF每瓦。 
 
 
PWM控制芯片的VDD滤波电容: 
 
 
主开关管,需要焊下来才能看到型号: 
 
 
开关变压器和副边的输出线: 
 
 
串联在开关管源极的电阻,用于检测开关管上的电流: 
 
 
PWM控制芯片OB2632: 
 
 
 
用于输出电压反馈的光耦: 
 
 
MP同步整流控制芯片: 
 
 
 
输出端的两颗220uF固态电容: 
 
 
Y电容: 
 
 
USB输出小板,包含协议芯片: 
 
 
USB-C接口引脚特写: 
 
 
USB输出小板背面: 
 
 
PD协议芯片采用OB2612内置光耦控制引脚,可控制光耦来调压: 
 
 
 
VBUS输出控制MOS管,采用VS3508,导通电阻8.5mΩ: 
 
 
 
由于原来的PD协议控制芯片不支持PPS,只能另做输出小板。 
蓝色的是自己画好打样回来的空板。 
PD协议部分,采用了支持PPS的PD控制器,可以和手机握手协商输出电压,然后用I2C控制Buck-Boost芯片的输出电压。 
功率部分,采用了TL431来控制光耦,让充电器一直输出20V。 
然后通过Buck-Boost芯片,将20V转换成手机请求的5V-20V之间的任意电压来输出。 
Buck-Boost芯片支持65W输出功率,且效率较高,预计发热量不会很大。改造完成后会另发一贴介绍。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赏
- 
查看全部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