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恭喜您,帖子穿越成功!

您是第4494996位成功穿越者

查看: 3110|回复: 8

[电动] 〓转贴〓锂离子电池的非线性衰降的影响因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7 08: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头条找到一篇关于锂电池容量衰减的研究文章,对锂电池日常正确使用有很大帮助,特分享给各位。

正文如下:

使用寿命是我们在锂离子电池使用中非常关注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1)使用时间;2)循环次数。根据锂离子电池的衰降速度我们又可以将电池的衰降过程中分为前期的线性衰降过程和后期的非线性衰降过程。非线性衰降过程的典型特点是在短时间内电池的容量大幅衰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容量跳水,这对于动力电池的使用和梯次利用都是非常不利的。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Simon F. Schuster(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分析了电池使用电压窗口区间、充电电流和温度对于动力电池非线性衰降的影响,研究表明更宽的电压窗口、更大的充电电流和更低的温度都会加速负极SEI膜的生长,造成负极动力学条件表差,从而加速负极表面析锂现象的出现,进而导致电池非线性衰降现象更早的出现。


上图a是一个典型锂离子电池从线性衰降过渡到非线性衰降的曲线(NMC/石墨体系),从图中能够看到电池在非线性衰降阶段的衰降速度是线性衰降阶段的7倍以上。通常我们认为前期线性衰降阶段锂离子电池容量衰降的主要因素是SEI膜生长造成的活性Li损失,在非线性衰降阶段则是由于SEI膜的生长导致负极的动力学条件变差引起金属锂在负极表面的析出,析出的金属锂则进一步促进了电解液的分解和SEI膜的生长,从而加剧了金属锂的析出,导致锂离子电池的衰降速度大大加速。

实验中Simon F. Schuster采用的电池为来自E-one Moli Energy公司的IHR18650A电池,正极材料为NMC材料,负极材料为石墨,标称容量1.95Ah。实验中主要分析了使用电压窗口、充电倍率、放电倍率和温度对电池非线性衰降的影响,具体的实验安排如下表所示。


1.工作电压窗口的影响

下图为不同的电压窗口范围内电池的循环性能曲线,从下图a我们能够看到随着电池工作电压窗口的扩大,电池发生非线性衰降的节点明显提前,例如相比于电压窗口1.2V(3.0-4.2V)的电池,电压窗口为0.94V(3.17-4.11V)的电池线性衰降段的长度增加42%左右。作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在较宽的电化学窗口下导致正极过渡金属元素的溶出加剧,溶出的过渡金属元素迁移到负极表面导致负极SEI膜生长的加速,从而导致负极动力学条件加速衰降,因此负极更早的析出金属锂,导致了非线性衰降更早的出现。

从下图b和c能够看到电池的欧姆阻抗和电荷交换阻抗的增加与电池可逆容量衰降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相关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BMS系统对电池内阻变化的跟踪实现对非线性衰降的预测。


2.充放电倍率的影响

由于锂离子电池非线性衰降主要是负极表面金属锂的析出造成的,因此充放电电流也与锂离子电池非线性衰降出现的早晚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图a为不同的充放电电流下电池的循环性能曲线,从图中能够注意到对电池非线性衰降影响最大的是电池的充电电流,在1C倍率下进行充电的电池几乎从一开始就呈现出非线性衰降的趋势,但是如果我们将充电电流降低到0.5C那么电池出现非线性衰降的时间节点将大大延迟,而放电电流对于电池非线性衰降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充电电流的提高,负极的极化也会出现明显的增加,也就导致了负极析锂的风险大大增加,析出的多孔结构的金属锂会促进电解液的分解,从而加速负极动力学性能的下降,导致非线性衰降的提前出现。

对比下图b和c我们发现电池内阻的增加与电池非线性衰降的出现同样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同样可以采用BMS对电池内阻监控预测电池非线性衰降的出现。


3.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于负极的动力学特性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因此温度对于电池非线性衰降出现的时间也会有明显的影响。下图a为电池在25、35和50℃条件下的循环性能的曲线,从图中我们能够看到在3.0-4.2V的电压窗口范围内,在25℃下循环的电池最早出现非线性衰降,其次是50℃循环的电池,35℃下循环的电池最晚出现非线性衰降。如果我们将电池的电压窗口降低到3.17-4.11V,在前期35℃和50℃循环的电池衰降速度比较一致,但是在寿命末期35℃循环的电池开始出现了非线性衰降。这主要是低温下电池动力学条件变差,导致负极更加容易析锂,从而加速了SEI膜的生长,从而导致负极动力学条件进一步变差,导致锂离子电池的非线性衰降更早的出现。


从前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循环过程中负极SEI膜生长导致负极的动力学性能变差,引起负极表面析锂是导致锂离子电池非线性衰降的主要因素,因此作者分析了循环前、非线性衰降前和非线性衰降后的正负极表面形貌,从图中我们能够看到正极的形貌在这一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而负极的形貌在非线性衰降前已经能够在活性物质颗粒表面观察到一层薄薄的SEI膜,部分区域能够观察到较厚的SEI膜,而在非线性衰降后负极颗粒表面已经出现了明显的SEI膜,而很多区域也都出现了非常厚的SEI膜。这也再次验证了我们之前的推测——负极SEI膜持续生长导致的动力学条件变差引起的负极表面析锂是导致锂离子电池非线性衰降的主要因素。


Simon F. Schuster的研究工作表明电池的工作电压范围、充电电流大小和电池温度都对锂离子电池非线性衰降出现时间有显著的影响,在较宽的工作电压范围、较大的充电电流和较低的温度下都会导致负极SEI膜的加速生长,降低负极的动力学条件,从而加速负极表面析锂,导致锂离子电池非线性衰降的提前出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赏

参与人数 2家元 +30 收起 理由
zzj19870715 + 10 謝謝分享
北落师门 + 20 謝謝分享

查看全部打赏

发表于 2021-6-7 09: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有点明白。谢谢楼主分享:prais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7 10: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落师门 于 2021-6-7 10:08 编辑

文章看似高大上用白话讲就是:
1、不要把电用光或接近用光。
2、不要快充。
3、在常温下使用电池。
我自己再补充两点:
4、不要把电池充太满,比如有些人有强迫症非要把电池充到4.20V的,不好。
5、不要满电长期存放,包括充满后存放以及长期插电使用设备,电池要用,但不能用光。
具体到比如手机上,最简单的一点就是不要让电量掉到80%以下,这既满足了第一条,又不会触发手机的大电流充电功能,因为根据锂电池标准充电流程,当电池电量低于20%时,使用小电流充电以激活电池,当电量在20%-80%时,使用恒流充电模式直到电量达到80%后转为涓流补电,这个过程中恒流阶段电流是最大的,所以要避免进入恒流,随用随充,有机会就插电。但实际情况是很难满足这个要求。我用iPhone4的时候就是践行这一条规则,原装电池使用至今,但后来换了6s,使用量暴增,无法满足随用随充这一条件,电池只用了2年不到就换了,而现在好多手机动不动就超级快充,更加速了电池的损耗。总之现在电池就是损耗品,用坏就换吧,没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7 10: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落师门 发表于 2021-6-7 10:06
文章看似高大上用白话讲就是:
1、不要把电用光或接近用光。
2、不要快充。

直白易懂,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7 10:28:35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电池就是个消耗品,不必那么在意,正规厂家的都有完整的高温,过放,保护机制,就拿手机来说,随用随充,到时候换尾插的价格未必比换电池便宜,我的小米9用了2年多了,手机玩的比较狠,一直都是1天2充,快充,电池还是没问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7 11:40:1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手机电池正确用法是急用才用快充,不急的话比如过夜充那就用普通充电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7 13: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放了多久坏的?手上有组电池也放了6年了。暂时还能用。不知道什么时候暴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8 15: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真的很不错。不过有个别地方也是与现在脱节的,比如说现在的动力电池在1C的充电倍率下使用,寿命也是很长的,不会一开始就出现非线性衰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9 09: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说快充更伤电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5-14 22:58 , Processed in 0.280800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