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控目的主要两种:一,事先吓阻;二,事后追查。
一般情况下,你是希望越醒目越好。警告贴,以及各种AI方式的声光电提醒:
但还有一种,就是你不确定事情会不会发生?有没有发生?谁和谁发生?发生什么?到什么程度?
当然,我不担心老婆。私人定制里葛优相亲那种。现在家庭也没啥可偷的。但不可否认,监控还有某种排除、判断的作用。
这种需求比较高难。大张旗鼓往往适得其反,一张塑料布就使监控失去作用。连GA破案的最后稻草——步态分析都毫无办法了:
所以,各类摄像机自带隐藏选项。包括并不限于:关闭指示灯,黑色球罩,以及各种伪装。有时候欲擒故纵目比打草惊蛇有效。
如果仅仅讨论停车监控,我到不是怕人划。而是怕更大的幺蛾子:扎刹车油管,锯车轴,谋财害命那种。甚至外循环进气口弄点未知毒物,让你举而不坚或者老年痴呆。
对了,理想车座注射水银不知道后续如何?
这种思路明显带有精神分裂特征。我们待会儿讨论是否应该住院。
我的心理阴影面积远大于一个车位。事情是这样的:
N年前住集体宿舍。黑灯瞎火,或者以为大家都不在的时候,有一个同事经常从隔壁来到我单元的客厅。合住嘛,大门都不关的。
这不是概率事件。我上卫生间或者倒热水,经常开门就一个黑影倏然而逝,一阵脚步落荒而逃。可见比较频繁。
那时候家庭监控远未普及,我无法观察不速之客到底要干啥?
就算喝问,他整个理由也很容易:妈的你看花眼了吧。哈走错了。哦你扳手有没有?啊有只老鼠!咦有种奇怪声音我过来看看。。。
我和他并无过节,我顾及同事颜面近乎懦弱,总之没有拆穿他。也许他只是偷拿另外一位同事的漂亮同居女友的高跟鞋,用于某种不可描述的手部运动?
但多次之后,难免有点受害妄想。我陆续把个人物品都拿进房间里了。先是毛巾牙刷,再是电水壶,然后连衣服都不想晾外边了。
后来搬离宿舍,买房。有次闲聊,不速之客问我买哪里了?我没好声气补了一句:你问这干嘛?
他不响。从眼神我知道他已经知道我知道他的神秘串门。
总之我愈加小心,对家庭信息很注意保护。然而单位是某种公权职能部门,要查也很容易。何况大数据时代来的如此迅猛,每个人都毫无隐私了。
自己能做到的,也只能装监控了。
说实在,看监控挺累。
我住的类似于排屋。多门出入。有小院子。然而车位又很远。外加附近有美食街,很多人经过。
所以抓拍也多。单个摄像机均可能漏报,所以监控点必须互相覆盖。而且网络摄像机,抓拍后至少一分钟内是不再推送的。必须看完一分钟才放心。
套用以前行车记录仪有个词,叫做“不漏秒”,否则形同虚设。万一事情刚好发生在那一秒呢?
理工科思维一讲逻辑,你的生活就难免拧巴。
也许情商比智商管用。也许我该去宛平南路。也许该换楼盘,大厅登记,指纹识别那种。或者升官到武警站岗?来不及了。而且那时候恐怕担心更多。
好吧,仅就技术而言,回到标题:我该采取何种监控策略?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