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表 我咸鱼咸的一个,主要是全新价格有点飘,有这个价格 ,我不如找3135去。当时一个GS 一个是 8500 咨询过@萧错 ,萧版反馈 8500爱断游丝。。。事实证明,那玩意真的爱断游丝。。。这表卖家买回来后一直闲置,算接近新的东西,到我手里虽说使用时长不算长,但是从出厂时间算,也够久了。就想的不行维护一下。
自己整 需要两样东西 1、自动陀专拆 2、防扩散。。。
有这个钱 我让萧版 维护了不就完了。。。所以一致拖着,直到这表有一次从桌子上掉下去,然后自动陀松了。。。
哎 算了 整吧 。总的说 也算坚固,机芯没任何问题,但是自动陀松 这个也算低级故障。。。估计他原厂专拆没拧很紧,怕自己维护的时候拆不下来吧
闲话不说了 弄吧 这机芯也不算神秘,网上拆解也挺多 我说说自己的感觉吧
先说说磕哪里了
然后 我拿上发现没问题 结果过了阵子 偶然是听到了自动陀蹭后盖的声音 我一看 好嘛 该花钱了。。
这是正常的
这是先震松了 然后就自动退丝了。。
先整专拆吧
专拆有了 就买防扩散,等五一搞一搞 反正这表 也有一些地方我不太满意 一并处理
首先 这个原厂的把杆稍微长了一点点,我理解用意,就是让把杆转动的时候 阻力最小,把头和外壳之间不会剐蹭
使手上链的手感轻盈。只不过 我自己喜欢把头贴着表壳 所以就自己再磨短了一点点
下一个就是自动陀,其实这个表自动陀而言 间隙很小
只不过 对于一些强迫症 尤其是会调自动陀的人而言,总喜欢自动陀
即顺滑又没有间隙
间隙怎么发现呢,把手表拿到耳边垂直于自动陀转动方向晃动。这种方向的晃动,自动陀不会转动。基本上机械表都能听到里面有零件撞击的声音
首先一定 会听到很细微的撞击声,这个是摆轮的尖部撞击托石的声音 如果是自动表,还会听到较大的零件活动的声音,你在晃动的时候,手也能感觉的这个震动!这个声音就是自动轴承有游隙,自动陀上下晃动发出来的声音。
首先说说,这个游隙该不该有,该!因为有游隙,所以除了平衡支点的滚珠,其他滚珠都是单点接触,从而阻力降到最小,提高自动上链效率
但是就是有人,比如我,还是希望把自动陀的游隙再降低些 再降低些
其实我这么搞,还有一个原因,这个表自动效率比较高,因此有击摆的现象,所以增加点自动阻力,顺便把自动轴承的寿命加长些 也挺好,反正我自己的表,我开心就好。
这个打磨一定要小心,一旦伤到和滚珠的接触面 这个轴衬 也就报废了
另外别磨过了,这个也要注意
OK ,整到即能自由转动 又在晃动是 基本没有感觉了 (具体原理可以翻老站,我发过帖子)
下面就是开心的拆拆乐时间了
也说说盘面吧,GS的盘面确实无懈可击,洁净又镜面的表盘,还有被吹上天的多少面体的打磨、、、、、、
呃 ,当我翻过这个很骚的指针。。。。
我只能感慨,买块二手表真的很明智。。。。。。。。。
下面就是拆日历了。一看这个日历螺丝,嗯!!这很精工!!
四颗十字螺丝,满满的 7S机芯回忆 不一样的是 这心机不缺钻,日历盖板上都是宝石轴承,我倒要看看 这个轴承干啥的
结果说不上惊喜, 也没传说中的失望。虽然确实见到了 GS上有着精工的“祖传打磨”——就是没打磨。只是你说这9S就为了凸显钻石多,不惜把事情复杂化了。你说你日历(3)直接一个跨轮(1)和时轮(0)对接不就完了,非搞个小跨轮(2),这不多此一举吗。唯一的用处 这个轮子(2)占了两个钻石。上一个 下一个。。实际上既没有实际作用,还增加成本。
来个日历轮系全家福
可以看到 日历簧上的润滑脂已经干涸了。 精工似乎很喜欢他家的润滑脂,这个颜色,应该是他家的润滑油无疑。不像摩比斯,搞得五颜六色的。
还有这个拉档,也非常精工,很有他家的特色。 就是润滑脂都干了。。。。
日历快播组件
拉档组件, 这个组件也是,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做两个大直径的齿轮不就解决了吗,搞得一排子小齿轮,这齿轮里任何一个齿轮发生磨损了
整个机构不就工作不正常了吗。这个设计我不喜欢
正面先是拆自动机构
9S65的自动机构,不在使用精工特色的自动叉,而是采用了传统的双向自动机构。
估计主要原因是9S65非要搞72小时动力,结果72小时的法条在快满弦的时候,力量较大
自动叉结构在空弦的时候效率不错,但是满弦的时候效率不足。
先一个带宝石的跨轮,然后传动齿轮,这个设计,不管承不承认,还是有一点瑞士机的影子。
使用一个双向齿轮,实现手表的双向自动上链, 这个设计其实也是瑞士那边最先搞出来的,比如大家熟悉的OMEGA的56X系列自动上链,还有更早的。
总之自动系统没毛病,就是作为核心的双向轮打磨稍微,不过算了 不影响使用
在精工的机芯上 看到大纲轮下舍得用宝石了
我算明白了 看不到的地方 别说夹板,螺丝都“返璞归真”了。这螺丝。。。很祖传
手上链这块也很精工特色。就是油脂干了。
下面就是拆摆轮了
精工这个摆轮,做的有些技术的,四臂摆轮,臂还不是等宽,快慢针使用了可以调节间隙的结构,摆轮背面也可以看到 做了多次动平衡。可见对摆轮的用心
可是你这个摆轮背面,打磨一下不行吗? 和正面看 完全不一样啊。。。。。。
下面是擒纵机构 精工为了提高效率,硬是把擒纵叉镂空了
擒纵轮也做了镂空
事实正面,不管效率高不高,擒纵叉确实非常轻,镊子夹这个东西的时候 都要小心些,别给弄变形了
精工的传动 采用了 四轮偏心的结构 只不过和常见的四轮偏心不一样,他这个是把分轮放到主甲板里面了 而且分轮和传动之间隔离了 红色的是动力传递路径
分轮独立出来 并且不是和跨轮传动(参考 ETA 28系列机芯) 分轮和跨轮都只和发条盒对接,避免分轮因为指针质量等因素对走时造成影响。(不说瑞士不瑞士,反正3135也是这个结构)
传动全家福
拉档全家福
摆轮避震也是一大一小,大的是摆夹板上的,小的是主甲板上的
清洗过程就还是老样子 先把摆轮和擒纵系统单独洗了 然后是传动 然后是夹板
这里这个精工的免维护发条盒,我想了想 还是要拆,毕竟击摆很有可能就是法条需要润滑 就是这个发条盒拆起来麻烦,和普通发条盒拆法不一样
拆开果然 整个发条盒里都是 润滑脂
清洗后观察 ,发条盒内壁有一定磨损
发条洗完 清洗工作也就结束了
发条润滑我参考了原厂设计,原厂就是全发条都用二硫化钼润滑,我也就这么干了
边点油边盘发条
安装好的发条
做防扩散。。。我的钱啊。
安装过程没什么可拍的 就是拆解的反向
唯一要注意的是 擒纵轮上下托石要拆开清洗
还有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套子一定要好 套子一定要好 套子一定要好
我以为带了套子 可以放心搞
谁知道套子质量不好 造成了机芯的二次污染 只要拿刷子蘸清洗油 把污染的地方重新刷一遍! 还要没污染到轴承附近,不然夹板拆下来重新 重新防扩散。。。
最后是装针
装壳
上机
这个表 我就维持原厂调校。原厂调校还是非常认真的,他采取了行为学吧,加上多方位调整。所以除非发生实质性磨损,偏摆和误差变大,这就不得不去调整了
最后做个评论(不负责任 胡说八道):
SEIKO GS 我见
1、总的说,是实用的好表,外壳 外观什么那些被吹的天花乱坠的东西就不说了。实话实说,作为手表准确度很好,如果作息规律(位差均匀 动力规律 ) ,在我手上跑出2星期+5S的成绩。而且防水、读取时间等方面做的也不错 (这些被很多人都说过了。)
2、说收机芯
·整表在保持精工特色(包括精工的祖传打磨)上,参考了瑞机的部分设计——优化自动机构,传动优化,摆轮优化,摆幅满弦到达300+ 这一系列操作,作为机械表迷而言,确实很加分。再加上精工特别优化的擒纵轮和镂空的擒纵叉,和精心的调校。难得的从精工表里找不到一个塑料零件。可以放心用的机芯没问题
·而且精工的摆轮和游丝搭配的很合理,透过背面的玻璃,看摆轮运动,游丝舒张和收缩的很优雅,这点让我比较喜欢。
·唯一有点可惜的 还是精工的小家子气仍在。小齿轮+小摆轮这个设计,作为大摆轮爱好者,估计见不到精工摆轮变大了。这估计也和日本地方小有关系吧。。。。。
3、说精度
GS的精度老实说不算很神,那些吹的GS精度很神(机械系列吹, 不是吹SD精度, SD精度吊打没办法 人家有芯片),可能只是自己手上的个例。毕竟这个平游丝位差问题在那,GS也算是把平游丝机芯的精度做到一个不错的高度。
4、说调校
精工的调校很认真,虽然GS的精度有限,但是“我们有操作(人工调整)”。GS的调校是:字面向上慢一些,侧面会快,字面朝下快一点点,差不多这个感觉。如果你是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早上起来吃个早饭,带上表,到睡觉把表摘下来字面朝上平放,然后第二天继续 ———— 。基本上可以做到快慢抵消,有些GS用户也许会有意识的对下表的误差 然后多把表带在手上或者多点时间平放,人工校准误差。精工这点能做到,我记得我生活规律的时候 2周快5S,生活不规律的情况下 大概2个月,快出去2分钟,总的来说,精确度比普通机械还是强不少
就这样吧,大家五一快乐!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赏
-
查看全部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