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微笑的先生 于 2022-8-12 10:23 编辑
================
0、前情回顾
================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最终完成了一系列各式各样的摄像机拆解,小到掌中宝DV,大到演播室广播摄像机,最老的摄像管摄像机也涉猎不少,拆机最为吸引人的是发掘背后的故事,如果你还没看过我的帖子,可以从这个汇总中补补课~从广播级走入家庭,80-90年代的摄像机系列拆解贴
想了半天,我最终给这次要开始的系列命名为“演播室三部曲”。拆解了那么多型号的机器,大致上可以分为家庭、业务以及广播三档次的设备,演播室作为广播领域最神圣而且严肃的场合,必须要搭配最专业的设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搭配一台靠谱稳定的摄像机,才能保障广播事业的顺利。广播级演播室用摄像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贵”,动辄十余万元那都是稀疏平常,加上林林总总的配件,几十万甚至摸到小百万成本的门槛也不算稀奇。不管你们好奇与否,我是抓耳挠腮一般异常想打开所有摄像机的盖子一探内部,究竟什么样的用料和做工才对得起高昂的售价。这次有机会搞来被时代淘汰的标清级别演播室用ESP(EFP)摄像机给大家拆解,也算是圆了自己一个梦想。
本文为三部曲第一篇,上次发布的《86年日本工匠精神~Sony索尼BVP-350三管广播级演播室摄像机拆解》事实上也属于本系列,但又和摄像管三部曲重叠,因此暂时以外传形式收录在内好了~
目录:
1、背景介绍
2、外观展示
3、摄像单元拆解展示
4、传输单元拆解展示
================
1、背景介绍
================
Sony的高性能ESP机器BVP系列?
大家如果去过演播厅录节目,一定会注意到在关键位置,摆放着一台或多台巨大的机器——有着沉重的支撑结构(三脚架),巨大的箱式镜头,还有金属喷漆的外壳,那便是在广播领域最高级别的演播厅用摄像机,也叫做ESP机器(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电子演播室工作流程),一般这类设备在设计的时候无需特别关注便携性和性价比,优先强调性能和稳定性,是Top-End型机器(最高档),因此在做工和用料上绝不会妥协。Sony BVP系列机器就以ESP、EFP领域为专精,舍得用料,技术领先,为Sony摄像机产品线的高端机型,不过拆了本机之后,我有点动摇,因为看起来E30就是一台缩水机。
Sony BVP E30P/E30WSP
Sony自从2001年推出BVP-E10系列数字便携式摄像机以来,因其在标清节目制作领域的绝佳表现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为了应对数字电视发展的不同要求,BVP-E10 系列产品在一个产品内实现了图像质量和操作功能的完美结合。BVP-E30/E30WS数字便携式摄像机是Sony BVP系列新一代产品。本系列两种摄像机型号 (BVP-E30 4:3 和 BVP-E30WS 16:9/4:3 可切换)均提供了最好的图像质量和强大的操作便捷性。(摘自BVP-E30手册)
特性一览
通过不同的配件组合,可以实现在不同场合下的工作流程
BVP-E30搭配同轴传输的后背CA-590P可实现EFP化,EFP摄像机没有内置的录像单元,必须通过传输到导播台统一采集录制拍摄内容,同时也有CCU的控制环节,CCU的相关知识可以观看我这个帖子《广播摄像机的好伙伴~Sony索尼摄像机控制器CCU-300拆解》
测试机器开机,仍然可以正常工作
实拍数码之家镇楼
截取部分规格参数,更多信息可以下载E30的小册子阅读,点击我下载
================
2、外观展示
================
从闲鱼上收的,一直扔储藏间吃灰,这两天搬出来清理一波,从别的机器上拆下来寻像器和镜头,竟然还挺搭配
验明正身,E30P,P代表使用PAL制式,如果是E30则是NTSC
两侧视图,索尼在设计这一类机器上真的是戳到我审美上了,看起来非常舒服,尤其是暗蓝色的底框架,非常骚气
前脸,没什么新奇的,所有同类摄像机长相趋同
尾部是EFP摄像机基本上都有的各类接口、以及摄像机操作员面板
本机搭载了当时最新科技Sony Power HAD EX加持的3CCD组件,2/3英寸,分辨率可达900线,但依旧是标清机
开关键,可以切换CCU/外置电源供电
索尼擅长在前脚位置摆放操作控制面板
E30P有一点不同于E30,那就是全面切换成先进(缩水)的电子CC滤色片(色温)仅保留单ND滤色轮,E30仍然是机械/电控双滤色片
大言不惭的缩水说明
E30WSP的双滤色片,注意看标签是双排,而且支持CCU直接控制,到E30P就完全缩水到单轮手动……
机背安置了可以架放大型寻像器的卡扣
寻像器支架,可以左右前后挪动
拆掉镜头可以先瞧瞧CCD组件
================
3、摄像单元拆解展示
================
开拆了,每个盖板由四颗螺丝固定,拆掉螺丝就可以取下盖板
拆掉盖板之后,我有点发蒙,这个空荡荡的内壳是怎么回事?
很大程度是阉割了电控滤镜造成的大面积空缺,我甚至感觉里面还能再塞进去3CCD
老样子,把每一片PCB拿出来晒晒,得益于半导体科技的大力发展,以及元器件体积微缩化,PCB集成度飞速提高,分立元件早已消失,取代的是各种贴片、IC,BGA
中间的屏蔽层
这次Sony使用的PCB基材与之前拆解的不同,有点脆,还薄……
三路信号处理并行的电路比较明显
最后一个被屏蔽外壳包裹的是电源模块
只能看看背面了,正面被焊接盖住
意犹未尽……
拆掉另外一层,发现了一枚面积巨大的IC,索尼自研14Bit ADSP电路
离近点拍一张,还挺好看的
拆这块PCB的时候,我都怀疑基材太薄,IC都有可能虚焊……或者DIE直接碎掉
边长近4cm
背面有一颗缓存
移除ADSP板之后,下面就没啥了,左侧是主板,右侧是CCD模块
CCD信号,由这三条线缆传输
拆掉前脸的固定螺丝,就可以解放CCD组件
这个连屏蔽都没有,是不是缩水的厉害了
CCD的镀金脚一清二楚
CCD驱动板
手动滤色片感应器
UK英国生产的镜头组件
整体看,CCD组件也缩水不少了啊
前面是BVP-E30,后面是CA-590
底架上的是肩抗垫子,可以前后挪动
人体工学的胜利,让机器适配人而不是让人适配机器
双排连接Pin,但CA-590只使用了一排
================
4、传输单元拆解展示
================
拆下来的后背,CA-590,看起来有点憨憨的,这一款支持同轴传输,适配距离可达1000米,后背将机头传来的音视频信号通过调制加入到交流电中传输至CCU,CCU将对讲机信号和摄像机控制信号同样通过调制传输到机头,这样双向通信,仅仅使用一根线缆,傅里叶变换立大功!
打开盖子,一眼望过去,好像阉割了,但由觉得不知道在哪里缩水……
emmm,这台是之前视频拆解的池上HK388,对比后面的后背,我似乎有点理解那里缩水了……
索尼对设备的态度缩水了,标记、框架,细节都感觉没有之前那么用心,至少对比它之前BVP350,是缩水不少……
对比下上面池上的机器,是不是没那么壮观了
电路的基材也变成蓝色版本的,但集成度依旧很高
不知道这片为什么是绿色……
另外一片
最后一片,大家自己看看细节好了
拆掉四片板子之后,占据剩下体积的,就是那一台你吃糠出品的电源
这台是将CCU传来的同轴交流电变压整流至后背需要的电源模块,科技发展还不能让电源体积变小……
甚至还带有一个小风扇
有关电源的线框图
另外一侧则是各种信号过滤器,MPX滤波之类的
需要屏蔽和同轴屏蔽线
MPX滤波屏蔽盒
拆解到这里就结束了,本次拆解并没有彩蛋。大家可以自行判断缩水没有(但电路是真精致),本机大部分装备不是Made in Japan,而是UK,German,可能是索尼的海外运营研发主导的此机器,也导致了一些缩水吧。
BTW我找到了相关的维修手册,大家有需求可以在这里下载:点击下载密码khg9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赏
-
查看全部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