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上广受推崇的小尚弟线性可调稳压电源,有很多朋友去弄了套件来玩,但有些新手还不懂它的工作原理,所以在玩的过程中碰到一些问题,就难解决,本人不才,斗胆来解释下它的工作原理,错误在所难免,欢迎指正,以便修改和补充。
电路图以坛友 川江号子 拆机专家123 提供的为准:
一,电路图上上面的辅助电源是浮地的,即辅助电源地接在主电源的正电压输出上,所以测量辅助电源及U1A U1B的工作状态时,都要以辅助电源的地为准,也即主电源的正输出为地基准。
二,辅助电源通过 AC12V+AC12V 进行正负半波整流后,再通过稳压管稳压产生+15V -6.2V 给U1运放作工作电压(不对称没关系)。
三,Q1(TL431) 产生2.5V基准电压,供给运放电压控制(负相)及电流控制(正相)作电压基准。
四,分析下电压控制的稳压过程:
当刚打开电源时,此时主电源电压为0,假设此时VR2和J2接口上的电位器都固定在一个位置,+15V通过R12、VR2、 J2插口上的调压电位器分压供给U1B的5脚,但要注意电位器的接地是在主电源的负端。此时,U1B的6脚电压肯定是低于5脚电压的(只要调压电位器不是在最低位置),所以U1B的7脚电压为高电压,D17也不导通。此时+15V通过R4、D5给Q2(TIP41)基极电流,从而驱动大功率管导通。当大功率管导通后,输出电压上升。而因为辅助电源是浮地的接在主电源的正极上,所以此时6脚电压没有变化(相对辅助电源的地),但因为浮地,所以U1B的5脚电压相当于变低了,(电位器的下端是接在主电源的地)当5脚电压低到比6脚电压更低时,运放 7脚变成低电压,把R4送过来的电压拉低(拉电流进运放),从而使TIP41的基极电压降低,主电源输出降低,从而达到稳压状态。
改变调压电位器的状态,也就改变了5脚和6脚的比较电压,从而使电源达到新的稳定状态。
五,稳流原理:VR1、R3、J1插口上的电位器、R6、R14,组成一个分压电路,给U1A的3脚提供一个一定的电压基准(最低可调到-15mV左右,以抵消运放的输入失调电压,使得能从0A起调)。当输出电流超过一定值时,在R24 R25上产生的电压降使 U1A的2脚电压高于 3脚的设定值,1脚变成低电压,R4送过来的电压通过 LED1向运放流入,从而拉低送到TIP41的基极电压,使输出电压降低,从而限制了输出电流(在负载不变时,降低输电电压,也就降低输出电流)。直到平衡,调动调流电位器,就是改变3脚的电压基准。
六,继电器切换电路:
此时,注意测量要以主电源地为测量的地。
7812产生的12V电压,分别给U2A U2B 的负相输入端设定一个基准电压(由VR3,VR4分压)。
R17、R8对主电源电压分压后,供给U2A U2B的正相输入端3脚和5脚。
当主电源的输出电压调高时,因为功率管需要一定的压差,所以需要第一个继电器J1跳上一档,假如此时VR3电位器设定在主电源10V左右上跳一档(按电路的电阻数据,VR3分压值也应该在5V左右),那么当主电源电压调高到10V以上时,R7、R8分压产生的电压比U2A的2脚设定电压高,U2A 1脚输出高电压,推动T1 导通,继电器吸合,(R26、D7组成回差,在T1(8050)导通后,进一步拉低一些2脚的基准,从而使得主电源电压稍微低于10V时,继电器继续吸合,让继电器不会在切换点附近频繁动作)。
VR4 U2B 组成第二个继电器的切换电路,原理同。只是VR4的分压出来的电压比VR3的分压值再高一些。(如果第二档切换电压值为20V,那么VR4分压值应该在10V左右)
补充内容 (2023-6-21 12:31):
后续有更新:请移步 https://www.mydigit.cn/thread-382226-1-1.html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赏
-
查看全部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