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140|回复: 47

[存储] 苹果MacBook Pro吸入式光驱UJ868A详细拆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20 11:36:52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吸入式光驱,在2008-2015年的高端笔电中曾风靡一时,不少品牌诸如外星人、苹果等旗下的高端笔电中,均搭载了那时看来酷炫十足的内置吸入式光驱,有别于传统光驱托盘式的入碟方式,吸入式光驱的出现,给了用户一种耳目一新的使用体验。同时,得益于所有部件均内置于机壳中,吸入式光驱也可以做的更薄,客观上造福了笔电的薄型化发展潮流。

但随后,随着固态存储及云存储的快速崛起,光驱逐渐沦为淘汰品,不少新出厂的笔电都取消了内置光驱的设计;同时由于吸入式光驱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结构复杂导致易损坏、无法读取小光盘及异形光盘、读盘及进出仓声音大、内部灰尘难以清理),使得这种独特的光驱,逐渐退出了公众的视野。

其实吸入式光驱的概念,并非2010后才出现的新潮概念,早在90年代中后期,日本部分公司就已针对台式机市场,推出了吸入式CD-ROM驱动器,甚至其中一些还具有“存取多张光盘”的技术,在当时看来可以说是非常黑科技了。同时在车机领域,吸入式光驱也并非新概念,不少车机都设计成吸入式。至于吸入式光驱在笔电上的运用,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还是苹果——早在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的ibook,powerbook系列上,就已搭载了吸入式的dvd-rom驱动器。

言归正传,今天拆解的这台光驱,出自一台2008版的macbook pro上。三年前,我还是一个刚入大学的小萌新——电脑是社团学姐拿来的,同时拿来的还有一个光驱位硬盘托架,以及一块固态硬盘,自不必说,对于这样一台“劳苦功高”的老机而言,通过加装固态提高存储空间的做法,确实能达到提升性能的效果。于是在一顿捣鼓之后,学姐拿着装好硬盘的老机器走了,把这个原装的光驱留给了我。

几天前,毕业季收拾行李时,在寝室的一角找到了这台光驱,将其带回了家。昨天心血来潮,决定对这一十多年前的“黑科技”存储设备,来一波大卸八块式的拆解。


光驱正面,粘贴有激光警告标识,对应主轴电机的上壳开孔贴有透明塑料膜,可起到防尘的作用。


光驱背面,贴有型号及设备信息,大面积的黑色胶纸非常显眼,下方做了镂空设计,以容纳部分组件。


光驱正面的警告标识特写,英语意为“该设备内有3B类可见/不可见激光辐射,避免直接暴露于光束下。”这台光驱是一台DVD刻录机,这也是其搭载能够灼伤皮肤的3B级激光的原因。很多人喜欢用这种刻录机里的激光二极管DIY点烟器/光刀,当然制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光驱背面铭牌特写,该光驱为松下在中国生产,型号为UJ868A,2008年11月产。那个时候松下的光驱质量一直可以,用料也比较舍得,不像后来做工大幅缩水。


拧开固定顶盖的三颗螺丝,打开上盖,光驱内部全貌暴露在眼前。


对于这种光驱的原理,可以用该图简要描述。当碟片塞入光驱时,首先顶到“1”标识的组件,组件向后移动,触发下方的微动开关,这时控制光驱进出仓的电机组件(深蓝部分)带动齿条和连杆组件移动,一方面让固定有激光头和主轴电机的托架(浅蓝部分)向上移动,以让主轴电机上的卡齿固定住光盘,同时带动“2”和“3”两个抓取组件,帮助光盘就定位。当齿条移动完成后(浅蓝色箭头),会触发另外一组微动开关,这时光驱主控便认为光盘已就定位,可以开始读取和写入。当然,光盘出仓即为上述全过程的逆向过程。



找一张光盘来手动演示一下进仓后光驱的状态



光盘就定位后,光驱抓取组件(上述“2”和“3”所示部件)的活动位置特写



继续拆,拧下两颗螺丝,先取下光驱入口处的支撑块。


接着取下光驱左上角位置的光盘滑轨,有利于帮助光盘就定位。滑轨有弹簧支撑,光盘出入时可起到缓冲作用。


光驱左下角的另一条滑轨也顺带下来了


接下来,目光转向光驱右下角的电机传动组件,这是吸入式光驱完成进出仓的核心组件


传动组件背面,电机为普通直流电机,采用齿轮与蜗杆结合的方式传动


蜗杆与齿轮的特写


分解后的传动组件,各零件展示,这里还连接着一个小挡块,在电机就位时挡块升起,防止高速旋转的光盘飞出


拆解碟片抓取/托架升降控制部分



该部分特写,可以直观看到抓取臂与齿条连杆


控制抓取臂的小零件特写



光驱托架也随之脱离了外壳的控制


主轴电机与控制激光头的步进电机特写



激光头正面与背面,这台光驱厚度为9.5mm,属于薄型,所以激光头做的也很薄


拆完所有部件后的托架


主板背面,注意上部的微动开关,下面主控芯片为松下自产


主板正面,sata接口与电机驱动芯片清晰可见


给松下产的电机驱动芯片一个特写


拆解得空空荡荡的铝制外壳


最后是照例得有的大合照环节

(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赏

参与人数 6家元 +153 收起 理由
bj549 + 12 謝謝分享
亲爱的混蛋 + 30
aping365 + 30 謝謝分享
jf201006 + 30 謝謝分享
海上生明月丶 + 30 優秀文章
hongo + 21 原創內容

查看全部打赏

发表于 2023-6-20 11: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光盘和磁带机械结构都挺复杂的,还是现在的USB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0 11: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集成度已经很高了,属于后期产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0 12: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乔布斯对吸入式光驱很执着,因为它够优雅,但是代价是不好用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0 13: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叹科技的进步,当年的高科技,现在变为废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0 14: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光驱拆解的够细 致,做工不 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0 15: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时代的代表产物,值得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0 18: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光驱越来越少用了。最近买了个光驱想重温一下以前的碟,发现老妈把碟全扔了。
光储存有一个好处是,即使3年后硬盘挂了,光盘还是好的,古老的资料网上没有了,只要光盘能读取就能用。网盘资料死了好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0 19: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用,一阵噼里啪啦响,生怕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0 20:11:33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碟子都不知道去哪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0 20: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工用料都不错,吸入式光驱划碟怎么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0 20: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光驱的时代过去了,一去u复返了,我还有好几台光驱,吃灰好多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0 20:24:06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有一个可以用2.5英寸光盘的笔记本吸入式光驱,丢掉了,后来发现能支持2.5的吸入式光驱太难找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0 21: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光驱已经被历史淘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0 23: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工还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1 08: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觉得吸入式设计挺蠢的, 就是好看,连小盘都没法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1 08: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两个拆机的吸入光驱 可以刻录CD 读DVD  买了个外置的吸入光驱盒 好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1 08: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哈,设计和做工都是上乘,但是弄得太复杂了,感觉完全没有必要,等于就是把一个馒头卖出了奢侈品的价格,你看现在的光驱,几十块钱一个,移动光驱也就100来块钱的,感觉使用完全没问题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21 09: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见过大白鲨好像有类似的吸入式光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5-9 06:37 , Processed in 0.296401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