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52|回复: 56

[1980] 1984末代辉煌~ikegami池上Unicam HL-95 三管广播摄像机拆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4 11: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微笑的先生 于 2024-5-24 11:32 编辑

========
0、前情回顾
========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最终完成了一系列摄像机拆解——小到掌中宝DV,大到演播室广播摄像机;从最老的真空摄像管进化到半导体CMOS;从配套控制器到监视器CRT……拆机最为吸引人的是发掘背后的故事,有时也凑巧维修成功恢复坏机功能;复古的画面令人着迷,CRT的光栅炫人眼目。

因为拆的数量有亿点点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我的空间按图索骥查看发帖记录~

今日带给大家的拆解有一点不一样,之前Sony 松下 JVC的机器拆得多了,有点审美疲劳。这次换一家厂商,感受一下不同的设计和生产风格……这台机器依然是收购无法使用的配件机,拆机资料?什么资料,池上的资料是最少的!

目录:
1、背景介绍
2、外观展示
3、拆解展示

========
1、背景介绍
========

80年代的池上ikegami

如果追溯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里程碑,有个名字几乎是贯穿始终,但广播领域之外,又十分低调隐于世间,那就是今天要讲的主角,池上通信机(Ikegami Tsushinki)一家成立于1946年的老牌专业电视广播设备制造商,从名字上可以听出是日本厂商,成立于东京都大田区池上这个地方。池上通信机简称池上ikegami,在专业广播设备领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市场地位,生产的产品除了复古圈让人津津乐道的CRT彩监外,就是广播摄像机了。

上世纪80-90年代,池上推出过一系列备受好评的高品质摄像机:HL和HK产品线,前者HL——Handy Looky是池上定位ENG便携用手持款式摄像机,提供坚固外壳加上舒适使用体验,以及稳定高质量的拍摄画面;HK系列定位顶级EFP现场制作和演播厅使用,提供最佳画面质量,可靠耐用易维护。

在中国,老版本的《红楼梦》电视剧便是使用HL-79E摄像机拍摄的。当时部分春晚现场,也能看到池上摄像机的身影。

Unicam HL-95摄像机

本次拆解的Unicam®️ HL-95是池上摄像管HL摄像机的末代机型,1984年发布,单机售价约3万美元, Unicam®️品牌代表了池上多用途合一的理念。HL95机头搭配不同适配器可适应多种工作需求,比如搭配不同品牌录像机、多芯线缆/同轴适配器搭配Base station基站(CCU)实现讯道机功能。

HL-95核心为3只2/3英寸高稳定结构+低电容输出+二极管枪的氧化铅摄像管(HS, Loc, Diode gun Plumbicon ),型号为XQ 4187,采用电磁偏转,静电聚焦,可以提供650线的画面分辨率,但是池上并未给该机型配备摄像管画面自动重合注册的功能,仅有自动黑白平衡,可以说自动化程度稍微弱了一些,隔壁Sony好几年前就有自动重合的功能了(BVP-330)。在HL-95发布之后,池上将研发重心放在了固态成像元件CCD上,五年过后的1989年并最终推出了采用FIT CCD的HL-55广播摄像机,完成了从真空摄像管到固态成像元件的蜕变。

HL-95其余参数表,细节很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放大来看~池上的资料非常少,维修手册一大本,几百页,网上很少有PDF版本,所以只能东拼西凑的搞到一些零碎资料,从侧面来看,池上面对的就是专业用户了。

========
2、外观展示
========

自带VTR适配器的HL-95摄像机,成色比较糟糕,那又怎样呢,反正也是要拆解了

正面拍摄,体积不算大,上手反而感觉很小巧

不同于Sony的工业外观设计,池上走的一条硬朗设计风格,80-90年代全部为这种工业风的配色与设计,有很多直线条,让人一看就肃然起敬,这玩意不便宜!

使用B3卡口的仅此一家,池上镜头不通用啊(后期也都改为B4了)

HL-95认证

前脚操作区,摄像机开关,黑白平衡自动按钮,增益选择都在这个区域

滤色片色轮窗口,盖板已丢失

组合式彩色摄像机 HL-95铭牌

VTR适配器

屁股后面,是电池接口

下面有很多航空插头,VRT录像机,远程控制接口,以及内部通讯音频口等等
注意接口上面的电源切换开关,以及CA-95C适配器的型号铭牌

池上通用的电池接口,Sony选择了V口电池,松下的和池上选择的是安东口电池

顶部的麦克风接口

=========
3、拆解展示
=========

底托的橡胶部件已经遗失,光秃秃的

打开机盖满当的感觉扑面而来

背后适配器的板子少了一块……

前面很明显能看到摄像管的放大器组件(金属盒)上中下三组

“秩序井然”

另一面,盖子打开~

三色摄像管调整部分,到处是电位器……毕竟是模拟机型,需要调整的地方就是很多很多

前脚另外一测,有视频测试输出,三管画面重合注册中心调节(CENT)

能看到有三层PCB结构……
注意角落还有一个保险丝

拆分适配器和HL-95本体

VTR适配器CA-95C拆解

内部的板子也有不少,大多是信号处理用

其中一片,使用了很多红色电容

另外一片

部分细节,做工还不错,和Sony的PCB风格完全不同

小小的很可爱

也是小巧的音频电路?

拆除所有板子的壳体

适配器的线缆可不少

拆掉后面的电池接口

密密麻麻的连接线,需要细致的人来做……敬畏!

HL-95本体拆解

能看到管子的尾巴,的确是将空间利用到极致了

拆下所有模块化电路,能看得出来池上工程师为了塞进去这些板子,把边边角角的空间全用上了

拆下来的全部板子,一会拍细节

依然有主要的光学模组在里面,占据主要空间,另外这上面的线缆也不少啊……

摄像管信号调整,疑似放大器组件

看起来是RGB三路信号调整板子,原件几乎一样

做工非常不错!赏心悦目

信号处理?大金盖子亮瞎眼

镀金的吧这是……看起来依旧金灿灿

双层堆叠板子,ENC应该是编码功能板,负责对视频信号进行编码Encode

晶振和延迟线,emm没错,这两个元件在编码的时候会发挥重要作用

镀金精巧的插针

双层板2,这个是信号增强,轮廓增强的板子,DTL,最大的延迟线令人瞩目

上面的小子板

非常漂亮

差不多了吧……哦对,还有一个金属盒子没拆

原来里面是电源部分,有升降压组件,因此做了严格的金属屏蔽
依旧是两层堆叠在一起的,做工很棒

中间有防止短路的隔层

其中一层,色彩鲜艳的电容,一看质量就不错

巨大的变压器绕组做工也挺精致的

电容高低错落,右上方蓝色的是高压高频电容

正面的板子都差不多展示完毕,该另一面了~

池上将空间利用发挥到极致,另外一面做了转轴翻书一样的设计,内外部用排线连接,无数的可调电位器密密麻麻

反面并没有电位器,并且使用塑料片隔开,防止短路

将第一层大板子拆下来了,上面最明显的是一大堆电位器以及四个变压器

密集恐惧症患者看了头大,负责调整机器的工程师也一定头疼不已……

电位器被一片印刷指示信息的塑料片覆盖,这少说五六十个电位器……但也可以理解,RGB三种色彩,每一路都有很多指标调节……

第二层依旧可以翻书一般打开,这一层主要是黑胶密封的IC电路模块,及很多很多的排线,背面没有任何可以调整的地方

一些二层电路的细节

移除两片电路,接下来是一个金属屏蔽隔层,下面便是整机的主板

好的,我们继续来看看其他部分,前脚的塑料盖板移除之后,露出很多拨杆开关,下方可以看到红色摄像管的偏转组件外壳

线线线线……还是线缆,捆扎的很好

水银计时器,广播设备一般都安装类似的计时器,用于检测摄像管/磁鼓的使用时间,后期被数字计时器取代,这种不环保,并且有相当的误差


HL-95后面的框体,为了减轻重量,掏出很多洞


上面的提手也拆了

大卸八块,能看到蓝色摄像管的贴纸

上盖,池上的机器有一个特点,在大块零件上有贴纸,标记了数字;
另外在机器的某些角落有盖上人名章的检测贴纸,这应该是厂家的质量管理手段,遇到故障的机器,送修时发现如果是生产/检测环节出问题,可以溯源到个人。

收藏了

全部连接在一起的主板和线缆,有些线缆是直接焊接的,无法分离

质量很好的开关和电位器,收藏了

拨杆开关,都在一起,波动手感不错

接下来要对付这个像外星设备的组件,也是三管摄像机的核心部件

12V供电,提供给三组摄像管组件,用途未知

另外一侧是偏置光,讲过几次了,摄像管摄像机都有,为的是减少暗电流,给一个基础照明

三组XQ 4187摄像管组件,上面标记了RGB的字样

移除前面的滤镜和镜头卡口盖板


四片滤镜(其实是三片,除去盖子那个),一般是3200K,5600K以及1/4ND+5600K



里面状态不好




核心的分光棱镜,将正常光分离为RGB三色光,输送到各个摄像管靶面



红色和绿色还行,蓝色继续白内障了



三路摄像管靶面,下面那张图能看到左侧有一根非常细的金属线,那条线就是靶面电压传输线



移除摄像管组件



这次直接拆模块下来,上次拆解BVP-330摔管子可太伤了……



不知道这金属零件是什么材质,非常轻盈,但很坚固,不像镁铝合金,会不会是钛合金?(想的有点多,八成不是)螺丝也涂成橙色,非常有辨识性



再看一下细节



摄像管核心部分全家福



拆解里面是这个样子的,XQ 4187是“HS”管,管身并非直筒型,反而有点像几个椎体组合而成




最后以及张全家福作为结尾吧!

ikegami池上公司使用不同于Sony和松下的设计风格,坚持走专业路线,生产的广播设备质量很好,画质广受好评,在模拟时代也是一员猛将,产品光销海外。不过还是受限于专业领域,外行人了解不多,在数字时代,池上也开发了不少有意思的摄像机,比如8K摄像机(这个拆不起)……改日有机会再给大家分享~

资料来源:
氧化铅摄像管XQ 4187-Web
池上公司官网-Web
池上公司70周年纪念-PDF
红楼照片-Web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赏

参与人数 8家元 +174 收起 理由
微醉 + 30 謝謝分享
北极82928 + 28 優秀文章
zsm小明 + 12
aping365 + 30 優秀文章
chenzoutie + 6 謝謝分享
jf201006 + 30 原創內容
落叶风 + 30
听雨亭 + 8

查看全部打赏

发表于 2024-5-24 11: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牛逼,太复杂了,数了没,有多少个电位器。这除了厂家都不会调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4 11: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业人员看了,真的是恍若隔世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4 11: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模拟时代的王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4 11: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线呀,当时应该还没有超薄排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4 11: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摄像机的设计和生产人员,生产出这么复杂的产品,也佩服楼主的手艺,这么复杂的产品,拆了还能还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4 12: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heju 发表于 2024-5-24 11:58
佩服摄像机的设计和生产人员,生产出这么复杂的产品,也佩服楼主的手艺,这么复杂的产品,拆了还能还原。{: ...


还原不了啦哈哈哈,粉碎性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4 12: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冲这么多图片就得给你个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4 13: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的高档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4 13: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能用这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4 13: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bennanhaier 发表于 2024-5-24 13:15
当年能用这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改开后中国采购设备的钱明显变多了,80年代末吧,大一点的省台能买得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4 13: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aakissyou 发表于 2024-5-24 11:51
牛逼,太复杂了,数了没,有多少个电位器。这除了厂家都不会调吧。

部分是出厂时校准的后期不需要动的,有些是使用者根据手册自己调整的,机头不含适配器大约数了有240多个电位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4 16: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用料,豪华中豪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4 16:19:20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就很专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4 16: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一台机子可以换北京的一套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4 20: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年前就用上贴片,这技术绝对是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4 20: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叹为观止,如此的复杂,当年的设计师要多大的脑洞才能设计出这个产品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5 02: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设计这是个人才,太复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5 07: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很重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5 09: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模拟时代,数字时代,日本在这个领域基本都是王者的存在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4-6-17 09:36 , Processed in 0.218401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3 smzj.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