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时多年拆解近百台影像广电设备~从真空摄像管到CMOS传感器,从家庭DV到广播级摄像机。聚焦光电转换技术与电路新老迭代,逆向工程修复故障,还原老设备功能;亦沉迷CRT光栅扫描的模拟美学,记录硬件演进背后的工程逻辑~欢迎查看历史帖子,分享评论。
新年第一帖,给大家拆解一台池上ikegami生产的标清EFP电子现场制作用旗舰级广播摄像机HK-388PW,池上品牌之前曾经讲解过,本次拆解就聚焦于内部电路之美好了~全数字化电路我不是专家,权当记录拆解的过程了,欢迎大家发表各自看法~
目录:
1、背景介绍
2、外观展示
3、拆解展示
==========
1、背景介绍
==========
广播型摄像机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整体转向数字化发展,起初是摄像机控制信号的数字化,这部分原本就是数字信号,顺理成章;紧接着是视频处理过程的数字化,模拟时代的一大堆难以调试的电位器很快被A-D(模拟-数字)转换后专门的处理芯片替代;最后是视频记录格式的数字化,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模拟带-数字带-无带化进程。
池上在数字化的过程中也遵循了上面的规律,在1996年,生产出HK-388/388P,定位旗舰型演播厅用全数字化广播级摄像机,388是Hardbody大型摄像机,搭配Box Len箱式镜头,388P为手持型肩抗紧凑型摄像机,两者的CCD性能和内部核心电路相同,外设有所区别。HK-388/388P搭载三枚2/3英寸52万像素的FIT-CCD(W型号使用的是16:9/4:3可切换CCD 64万像素),12Bit的A-D采样转换器,为了处理信号电路,池上自行研发的数字ASIC(专用集成电路芯片),一会我们可以看到。另外EFP的定位,该机型基本上脱离了VTR录像机的组合使用,大多为Triax同轴或Fiber电光缆模组,将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传输。
HK-388型号存量很多,我国也有不少电视台引进,现在还能查到很多期刊杂志关于HK-388的应用文章,算是一代名机了
上面两张图可以看出388和388P的区别,总体而言388P的搭配更加灵活,毕竟体积小巧,扛起来就走
关于参数的细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看
==========
2、外观展示
==========
我手上这台机器已经报废,无法使用,拿来拆解是最为合适的
池上标志
看起来是久经沙场的样子
验明正身,是宽屏机器
尾部两侧的控制区,开关+指示灯与MIC麦克风输入接口
机身前脚有控制Box,操作切换小盒子,可供调试摄像机
前面板下方也有操作按钮
尾部,菊花可看出采用Triax三轴电缆传输,另外尾巴上的操作面板大多是音频和对讲机的调节
各种音频接口
==========
3、拆解展示
==========
拆解非常容易,盖子也很好打开,内部满满当当的感觉非常酷!
镁铝合金盖子,四周防水圈,内部是固定电路的橡胶片,贴着电路板名称
这个角度看,是不是更帅了
整台机器分为摄像部分和同轴后背部分,摄像部分负责拍摄+信号处理编码,同轴部分负责信号传输处理与对讲机功能,各司其职
因为是演播厅用的机型,机器自带两组滤光片,一组专门负责ND中灰度滤镜(减光滤镜)另外一组是色温滤镜+特效滤镜(比如N芒星或柔光)并且采用减速电机自动电控滤镜旋转
摄像部分一共有五片电路板
A PROC 1信号处理电路1
电路细节,RGB三路信号
A PROC 2信号处理电路2
电路细节,很多奇怪的电容
PULSE脉冲信号板,负责产生CCD工作频率的脉冲,以及编码同步脉冲信号……
上面有一个叠层电路,以及KSS温度补偿晶振,作为基准源,上面的IC也不少,密密麻麻
HEAD MPU,这部分可以说是摄像部的大脑,处理电路和CPU都在这里,上面还有保存用的记忆电池,以及固件ROM
最后一片是电源板
做工很好
以上就是摄像部分的五张PCB~大家看得过瘾吗,没看过瘾的话不要紧,后面还有一堆hhhh
接下来拆CCD部分
双层滤光片模组拆下来了,这个角度可以看到细节
两枚空心杯减速电机负责驱动两片超薄滤光片组合
拆完的样子
另一侧的盖板也拆下来了
小日子还挺仔细,质检后签盖人名章
摄像部分的信号处理主板,上面有池上自研ASIC
应该就是这两块其中一块了
看起来像固件存储,上面有奇怪的搭桥元件
另外一侧,IC也很密集
细节
CCD部分一会留着拆
悄悄看一眼
继续拆解同轴后背部分,这一组电路共10片(包含中间的滤波器)
CMP VIDEO板子
细节
CMP MOD板子
RET-DEMOD
Q-TV DEMOD板子
两张长得差不多
TA MODEM板
AUDIO MOD板
一些细节
AUDIO DEMOD板
INCOM AMP板
信号处理一共8张PCB
电源板
中间还有一个滤波器
继续拆解CCD模组
红外截止滤镜老化开胶了
CCD光学棱镜
部分CCD驱动电路
CCD连接软排线
这里是旋转滤镜的电机控制板,红色横条是电控控制开关
3CCD模块,外面还有散热器
仔细看看,CCD竟然还是可拔下来的,这是为啥呢?
哦,原来是贴着一个半导体 制冷片(帕贴尔片)降低CCD的温度,来降低暗电流,天文CCD大多也需要制冷来降低杂波
棱镜,红黑线缆是制冷片的供电线
准备拆解!
用了一番手段,将CCD干下来了
FIT-CCD帧行间CCD,特点是成像部分和存储部分各占50%的面积,成本比较高,好处是不容易漏光,拖影少,成像质量高
CCD棱镜
半导体 制冷片拆开是这样的,里面一个一个小颗粒,通电后将热量搬运,一端冷一端热,因此需要散热片
和老式FIT-CCD作比较,体积明显缩小很多~
~THE END~
补充内容 (2025-2-5 10:43):
已更新照片~见一楼~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赏
-
查看全部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