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2|回复: 3

[科技] MIT颠覆百年制氨工艺:橄榄岩+地热=零碳"地球化工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28 14: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土耳鸡烤鸡 于 2025-1-28 14:20 编辑

在全球寻求绿色氨革命的浪潮中,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独辟蹊径,将目光投向地球深处。该校研究团队近日在《焦耳》期刊宣布,通过模拟地壳深处的矿物反应,成功开发出无需外部能源、零碳排放的全新制氨路径,这项被称作"地球化工厂"的技术或将重塑价值800亿美元的氨产业格局。

传统哈伯法生产每吨氨释放2.4吨二氧化碳的魔咒,正在被来自西非马里的地质启示打破。受当地天然氢泉启发,材料科学家伊温蒂姆·阿巴特团队构建了由富铁矿物、氮增强水与铜催化剂组成的反应系统。在300摄氏度高温环境(相当于地下数千米地热条件)中,橄榄岩与含氮水发生链式反应,每吨岩石可产出1.8公斤纯净氨——整个过程完全摆脱化石燃料依赖。

"地球本身就是最古老的化工厂。"阿巴特教授解释其技术原理时,展示了实验室中的地质反应模拟装置。当含氮水注入人造富铁矿层,铁元素作为电子供体将水分解产氢,随即氢氮在铜催化下合成氨分子。该过程不仅规避了传统工艺中甲烷重整的碳足迹,更巧妙利用地热替代外部能源输入。

这项突破性研究正值全球绿氨产业爆发前夜:丹麦5千吨级风光制氨厂已投运,挪威氨动力集装箱船计划2026年首航,氨能重卡、拖拉机相继问世。MIT技术若实现商业化,或将开辟第三条技术路线——美国地质调查局专家杰弗里·埃利斯评价:"将地质过程工程化的思路极具颠覆性,尽管规模化应用仍需攻克地下流体管控等难题。"

研究团队已为这项"地下合成术"申请专利,并计划未来两年开展实地验证。更富想象力的是,阿巴特透露可利用污水处理中的富氮废水作为原料,实现"变废为宝"的双重环保效益。随着MIT加入战局,绿色氨能源竞赛进入多维技术路线并进的新阶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发表于 2025-1-28 14: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啥副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8 15: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哪天才会商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3-31 07:53:1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才是新能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5-2 01:00 ,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