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全球科技界还在回味去年ChatGPT引发的行业地震时,2025年开年就上演了更劲爆的剧情。在中国AI实验室DeepSeek高调宣布"用十分之一成本做出对标GPT-4的推理模型"后,硅谷巨头们不仅没有收敛锋芒,反而开启了更为疯狂的"撒钱模式"。这场看似矛盾的商业博弈背后,暗藏着人工智能发展路径的重大分歧,也让我们得以窥见未来十年科技竞赛的底层逻辑。
要说这波军备竞赛有多夸张?亚马逊直接甩出单年度1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入计划,相当于把越南整个国家GDP的三分之一砸进数据中心。这个数字比他们去年已经翻倍的770亿支出还要再涨30%,AWS服务器集群的扩建速度堪比宇宙膨胀。谷歌母公司Alphabet也不甘示弱,750亿美金的预算比2024年猛增42%,CEO皮查伊在财报会上放出豪言:"AI机遇是史上最大蛋糕,我们现在不下注更待何时?"
微软这边更是把"土豪"气质拉满,年初在达沃斯论坛上宣布800亿美金专攻Azure云平台升级。纳德拉与OpenAI的深度绑定早已不是秘密,但这次直接把未来三年预算提前兑现的操作,还是惊掉了不少分析师的眼镜。就连向来精打细算的扎克伯格也坐不住了,Meta官宣将把长期AI投入追加到"数千亿"量级,誓要把广告推荐算法和元宇宙体验都烙上深度学习的印记。
四巨头2024年合计2460亿美元的资本开支已然令人咋舌,2025年这个数字预计将突破3200亿大关。有趣的是,就在他们疯狂扩建机房、抢购英伟达芯片的同时,中国初创公司DeepSeek却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这家神秘实验室声称,仅用行业巨头十分之一的成本就训练出了性能相当的通用模型,虽然具体技术细节仍像量子纠缠般难以捉摸,但已在业界掀起"是否还需要天价投入"的深度讨论。
面对这匹横空出世的黑马,硅谷大佬们倒显得气定神闲。亚马逊CEO贾西在电话会议上直言:"市场需求就像亚马逊河的汛期,我们得提前造好万吨巨轮"。皮查伊更是化身哲学家,认为这种技术突破反而会刺激更多应用场景,"就像当年晶体管取代真空管,最终让整个电子产业爆发式增长"。微软则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钞能力即正义",继续把真金白银注入与OpenAI共建的生态系统。
在这轮军备竞赛的阴影下,行业分析师们已经开始担忧泡沫风险。RBC的分析师里什·贾卢里就向《金融时报》坦言:"AI寒冬或许会来,但领跑者现在刹车就等于把方向盘交给对手"。这种"赌徒心理"在软银与OpenAI结盟的百亿级基建计划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更别提那个可能膨胀到五千亿的远期投资愿景。
当我们在惊叹科技巨头们的烧钱速度时,DeepSeek的存在就像赛道上突然出现的弯道超车者。它用低成本路线撕开了行业固有认知的裂缝,但能否真正撼动建立在算力霸权之上的帝国大厦,还要看这场效率革命能走多远。毕竟在AI这场马拉松里,暂时领先的选手往往不是最终赢家——就像二十年前没人能料到,躲在车库里的两个年轻人会颠覆整个手机行业。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