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fs2005 于 2019-6-28 11:02 编辑
RISC技术说完了春秋的百花齐放,维基百科怎么就转到了RISC技术去了?应该讲战国群雄逐鹿啊,不按套路出牌。算了我也跟着走吧。 这很明显就是把X86排除在外了,不过X86的历史大家都比较清楚了,人家估计也就懒得讲了。 我简单说下X86桌面系列各个时期都有哪些势力吧,有漏掉的希望大家来补充。 386时代,由于intel停止授权,同时对AMD等一些自主研发的386诉之于法庭,因此那时386厂家不多,我知道的有Intel、AMD、Cyrix、TI、CHIPS。 486时代,七雄争霸,我知道的Intel、AMD、Cyrix、IBM、ST、TI、UMC。 586时代,Intel、AMD、Cyrix、IDT、RISE、Nexgen。 686时代,Intel、AMD、Cyrix 再后来,Intel、AMD、VIA 再往后,Intel、AMD 再往后,哈哈哈哈哈
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早期,一类新型高性能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崭露头角,这些芯片最初用于专用机器和UNIX工作站,但很快就在各领域流行起来了。当然,不包括英特尔的个人计算机。
最早的商业产品是MIPS发布的32位R2000微处理器(R1000没有正式发布)。后续产品R3000是真正实用的型号,R4000则是世界上第一个64位RISC芯片。 图片来源于我的个人网站 图片来源于我的个人网站 图片来源于我的个人网站 R4000我还没有收集到,上面这个PR3010是PR3000处理器的协处理器,协处理器出现时间也很早,摩托罗拉也有一些协处理器出品,下面这款68881就是摩托罗拉的协处理器。
同类产品还有IBM的Power系列和Sun的SPARC系列。很快所有的厂商都开始生产RISC,包括AT&T的CRISP,AMD 29000,英特尔的i860及i960,摩托罗拉88000,DEC Alpha和HP的PA。 IBM的Power系列喜欢的人不少,我没有收藏 Sun的SPARC系列,我收藏的也不多,这两个都是后期的了。
我收藏了一些AMD29000系列处理器
英特尔的i860及i960,我收藏了不少。 上面这张是2008年19周生产的,LOGO都是新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处理器,08年仍然在生产,不能不感叹其生命力旺盛。
Intel在2007年停止386、486和960处理器生产。可以参考我在数码之家发的帖子
更多860、960可以访问我的网站:
摩托罗拉88000系列我也有收藏:
1993年,中国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曙光一号诞生;1995年曙光1000诞生,它与美国Intel公司1990年产品的技术相近,标志着我国高性能计算机与国外的差距缩小到5年左右;1997年国防科大研制成功银河-III百亿次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系统综合技术达到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然而,由于国内微电子业近十年的技术停滞,这些高性能计算机没有实现完全国产化,技术上仍然受制于人。例如,曙光一号采用美国Motorola公司1989年底推出的M88100商业微处理器,操作系统移植了美国IBM公司的AT&TUNIX。后来的国产计算机,也都没有“中国芯”。
我手里有几个Alpha,有的还没有上传。发一个出的很晚的HP ALPHA 21364,主频1.15GHz。
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了很多系列,现在POWER和派生的PowerPC系列成了个人计算机RISC芯片的主流。只有Sun还在使用SPARC架构。MIPS继续为SGI系统提供支持,但主要用于嵌入式系统,特别是思科的路由器。其他的系统要么已经绝迹,要么也奄奄一息。其他公司也曾经试图分一杯羹,如ARM公司原打算进军家用计算机市场,但后来还是专注于嵌入式处理器了。现今基于RISC的计算设备由MIPS,ARM和PowerPC占据了市场的主流。
现在上面这些慢慢已经被人淡忘,大家只记得intel的4004、4040、8008、8080等等处理器。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书写,很多当年经典处理器都被世人慢慢淡忘。 由于个人水平和精力有限,资料所限,本文只能做到让大家稍微了解一些早期微处理器的历史,还有很多很多历史上出现过的微处理器还在等待大家慢慢去发掘整理。本文如有问题,敬请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