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大多数科技公司争相扩建地面数据中心时,两家美国企业直接把服务器搬到了38万公里外的月球表面。这场看似科幻的太空存储实验,或将开启人类数据备份的新纪元。
美国东部时间2月26日,SpaceX猎鹰9号火箭搭载着特殊货物升空——Lonestar与Phison联合开发的月球数据中心组件正飞向静海基地。这批包含定制固态硬盘(SSD)的存储装置计划于3月4日着陆,标志着首个地外数据中心的正式运营。
此次发射的SSD存储容量达8TB,内存配置1GB,装载着多国政府的关键备份数据、某航天机构的语言模型测试包,甚至包括Imagine Dragons乐队为太空游戏《星空》制作的音乐视频。与上世纪阿波罗飞船的36KB存储相比,此次载荷性能提升超过22万倍。
"数据已成为超越石油的战略资源。"Lonestar创始人Chris Stott解释项目初衷时表示。2018年启动的"月球方舟"计划,旨在应对地球上的自然灾害与网络攻击威胁。合作伙伴Phison曾为NASA火星车提供存储方案,此次特别改造了数据中心级SSD,使其能承受太空辐射与极端温差。
技术细节显示,这些无机械结构的固态存储模块经过4年测试,去年通过太空环境认证,今年初完成轨道试飞。未来五年内,双方计划通过与卫星制造商Sidus Space合作,陆续发射六艘存储飞船,目标在2030年前建成PB级月球数据中心。
太空数据存储赛道正快速升温。由YC孵化器扶持的Starcloud(原Lumen Orbit)去年完成21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其云存储卫星方案已进入测试阶段。行业分析指出,利用宇宙无限空间与太阳能供电的优势,地外数据中心或成解决AI算力瓶颈的新方向。
尽管前景广阔,太空存储仍面临现实挑战。每次地月数据传输需耗时1.28秒,且单次发射成本超过6000万美元。不过Stott透露,已有二十余个国家政府签订服务协议,"当人类文明面临危机时,这些月球服务器将成为重启地球的钥匙。"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