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9|回复: 1

[产品] 人脑细胞与硅芯片合体!全球首台生物计算机CL1今夏开卖 定价3.5万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7 12: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eise 于 2025-3-7 12:53 编辑

"见过会自主学习的计算机吗?现在科学家真把人类脑细胞装到了芯片里!"澳大利亚生物技术公司Cortical Labs近日在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揭晓了全球首款可实际运行的生物计算系统CL1。这款标价3.5万美元的科技产品计划于今年六月开始发货,首批客户主要面向科研机构与科技企业。

CL1的核心技术在于硅芯片表面培养的活体人类神经元。这些实验室培育的脑细胞能够响应电信号刺激,自发形成具备信息处理能力的神经网络。整个系统通过双向电信号交互实现"人机协作"——计算机向神经元发送指令脉冲,同时实时记录神经网络的电生理反馈。为确保细胞存活,装置内置精密环境控制系统,持续维持37℃恒温、适宜氧气浓度及营养供给。

相较于传统人工智能,这种生物混合架构展现出独特优势。Cortical Labs研究人员指出,活体神经元在处理动态环境决策、模糊模式识别等任务时,展现出比纯电子系统更强的适应性。学界此前已有实验证明,类似结构的神经元网络可通过训练快速掌握基础电子游戏操作,但CL1是首个达到商用化标准的产品原型。

该技术当前面临的主要障碍在于生物元件的规模化生产难题。培养稳定可用的神经元网络所需时间远超芯片制造周期,且维持细胞活性需要持续供能的环境控制系统,这些因素都限制了量产可能性。据估算,单个CL1系统的运行能耗相当于传统服务器的3-5倍。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当前使用的神经元不具备意识活动,但该技术已引发科学伦理讨论。随着生物计算系统复杂度提升,如何界定"电子脑"的伦理地位、如何处理生物计算废料等问题,可能成为未来技术监管的重点。Cortical Labs明确表示,所用细胞均通过伦理审查,且神经网络规模仅相当于昆虫大脑水平。

从技术发展脉络看,CL1的3.5万美元定价虽高于普通计算机,但显著低于实验室级生物计算设备。这家2019年成立的初创公司正尝试建立生物计算技术的商业化路径,其系统目前可执行的基础任务包括环境监测数据分类、动态轨迹预测等,未来计划拓展至机器人控制、医疗诊断等应用场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发表于 2025-3-7 12: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分不清人和机器人的界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5-23 22:37 ,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