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比亚迪这新闻有点意思。大伙都知道吧?去年(2024年)这国产牌子可是把特斯拉都超了,成了全球电动车卖得最多的老大。但老大也有烦恼啊,这不,国内有消息传出来了:比亚迪的车在国内好像没卖到他们自己预想的那么好。
据《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这专业媒体讲,有内部人士透露,比亚迪现在在国内卖车的速度跟计划比,有点慢了。可能是因为他们之前猛打价格战吧?价格是砍了不少,但销量却没跟着预期噌噌涨。结果呢?工厂那边动作就来了,在一些地方,比亚迪干了件以前很少干的事儿:晚上不加班了,夜班也跟着取消!更具体的说法是,有些厂子的产能,一下子就砍掉了差不多三分之一!就连本来打算上线的新产品组装线计划,也暂时搁一边去了。
有个消息源跟《汽车新闻》唠嗑时提到,比亚迪今年(2025年)的目标定的挺大的——他们想从去年全球卖掉的427万辆车(这里头还包括在澳大利亚卖的20458辆),一下子冲到550万辆。可到今年5月底算总账呢?全球拢共卖了176万辆。按这速度跑到年底,满打满算也就423万辆,离550万的目标可差着一大截呢。
记者跑去问比亚迪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人家公司没承认,但也没细聊这事,说白了就是没表态。
其实琢磨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比亚迪自己这头增速放缓看着是有点愁,但另一边,全球老对手特斯拉的日子,简直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今年头三个月,特斯拉的产量才36万2615辆,跟去年同期的43万3371辆一比,少了一大块!钱也赚得少了,收入直接跌了66%!连原来世界上最畅销的车——特斯拉的Model Y,在欧洲、中国还有澳大利亚这些地方的销量都掉下去了,结果呢?丰田的RAV4这油车反倒坐上王座了。
回头再看看比亚迪自己家里(国内市场)的具体情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公布的数据真戳到痛处了:今年五月份,比亚迪的产量增长就只有可怜的0.2%,这可是自从去年二月份闹春节影响之后,增长最慢的一回了!还有更扎心的证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CADA)的数据显示,五月份比亚迪经销商手里的新车库存堆得有多高?平均算下来得有3.21个月的量才能消化掉!相比之下,行业平均库存水平才1.38个月。这实打实的数据摆着,说明他们车在国内市场就是没卖那么快、那么火爆。顺带提一句啊,比亚迪现在可是一门心思只玩电的和混动的(EV和PHEV),纯烧油的早就不造了,2022年就彻底停了。
不只是销量目标没够着,连单个车型的王座也丢了。比亚迪那个小巧的电动车海鸥,之前卖得挺火吧?结果在今年五月份,被吉利几何家的那款叫星源的车型给挤下来了。人家星源有纯电版,也有混动版可选,选择更多样。
现在吧,比亚迪还面临另一个压力。经销商那边快扛不住了。就跟以前美国和澳洲市场上演过的戏码有点像,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会(CADA Chamber of Commerce)最近发话了,直接喊话车企们:别光顾着冲销量目标,就往经销商仓库里拼命塞车了!这样压货可不行。
屋漏偏逢连夜雨,国内车企圈儿这阵子还被爆出点丑闻。路透社之前报道过,说是有些中国汽车厂子,为了拿到政府的新能源补贴,玩了个“零公里销售”的花招。具体怎么操作?就是把新车在自己国内走个销售流程(这样就能拿补贴了),但车子其实压根没真正卖到消费者手里,而是直接弄到国外当“二手车”卖了!长城汽车的董事长魏建军五月份就公开批评过这种做法。这么一搞,国内的新车销量数据和水份就上去了,同时也把新车价格往下压得更厉害,让本来就打得惨烈的价格战更是火上浇油——讽刺的是,这么一来,那些“零公里二手车”反而显得更便宜更有吸引力了。
不过咱话说回来,比亚迪在国外有些地方混得还真不赖。就比方说澳大利亚,今年一到五月份,销量那是蹭蹭涨了94.7%!他们在那边刚推出的“鲨鱼”皮卡(对标福特的猛禽Ranger),势头挺猛。而且还有两款新车确认要进入澳大利亚:一款是紧凑型SUV Atto 2,另一款是七座的插电混动SUV Sealion 8。另外还有个重要的人事变动:从下个星期二,也就是7月1号开始,比亚迪在澳大利亚的分销权就收回来自己打理了,不再通过之前的公司EVDirect。新上任的澳洲公司首席运营官,是原来本田澳大利亚的掌舵人Stephen Collins。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