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一这天(2025年7月7号),釜山那边开了个挺重要的会,主题就一个:怎么把釜山打造成一个在癌症诊疗上特别厉害的城市。这个叫“2025 BIG 生物健康论坛”的会议,是釜山市政府和釜山科技园(Busan Techno Park)一起在阿斯提酒店格兰德宴会厅搞的。会上,釜山市专门管生物健康这块儿的顾问康大熙(Kang Dae-hee)把话说得很明白:“咱们釜山啊,得趁着老龄化社会这个关口,抢先一步,弄一套用人工智能(AI)管到底的癌症服务链条。这链条,得从查出来是癌、到治病、再到病人活下来以后怎么照顾,全都包圆儿了!”
他们琢磨这事儿不是空穴来风。釜山有啥本钱?人家医院厉害啊,大学附属医院、大综合医院都不少,医学院也强,吸引外国病人来看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办这个会就是想集思广益,看怎么利用好这些好底子,搞出一个釜山自己特色的癌症管理和产业链条,让“癌症特需城市釜山”这块牌子真正响亮起来。
会上去了好多专家,有搞数字医疗的、有研究放射治疗的、还有专攻精准医疗的。大家伙儿坐一块,重点讨论的就是如何围绕“癌症诊断治疗后期追踪一个不漏”这个全周期服务的模型,把釜山推上“全球数字健康中心”的位置。
康大熙顾问做了个主报告,题目就是“把釜山变成癌症特需城市”。他分析了釜山的优势:“咱是个港口大城市,搞国际医疗旅游,还有吸引全球来做临床试验和治疗,潜力大得很!另外啊,这也给韩国解决了个难题——首尔那边医院挤破头,咱们釜山正好可以分担压力,建个更分散的医疗中心。”他接着强调这事要成真,关键得走几步实在的棋:一是得多做基于数据的医学研究;二是得让精准医疗实实在用在病人身上,范围要扩大;三是要多吸引国际合作项目,特别是拉些国际上的临床试验过来。
论坛后面分成几个专场,每个都直指怎么建设釜山这个特色城市:
怎么用数字技术建特色城市:这个由韩国互联网巨头Kakao Healthcare的常务董事金珉奎(Han Min-kyu)来讲。
想把东南圈核医学中心变成亚洲癌症中心:这个专题由韩国公司Huraee Positive的代表崔度雅(Choi Doo-ah),还有东南圈核医学中心的主任李昌勋(Lee Chang-hoon)一起发言。
让医院成为釜山癌症服务的核心:这个话题请了生物医药公司FutureChem的代表池大允(Ji Dae-yoon)、釜山地区癌症中心的主任曹洪载(Cho Hong-jae)、首尔大学医院乳腺癌中心的主任韩元植(Han Won-sik),以及Curient公司的代表南基渊(Nam Ki-yeon)来分享看法。
光是听讲还不够,还得碰撞想法。论坛安排了圆桌讨论,主持人是康大熙顾问。参加的有医院的人、搞公司的企业家还有创业公司的代表。大家集中火力讨论了怎么在釜山搞成这个癌症生态系统,特别是怎么争取国家经费支持的项目,一起使劲。
(后续计划)釜山市政府这边表了态,说今天讨论的成果,就是他们下一步的行动指南。他们准备着力推进几个国家掏钱的重大计划:
专门给癌症康复人群开发定制的数字健康服务。
依托医院搞实实在在的癌症治疗和管理项目(就是能证明效果那种)。
搞一套吸引外国病人来的数字癌症诊疗“套餐”。
釜山科技园的院长金亨均(Kim Hyung-gyun)也讲了话,点出了釜山眼下的问题:“咱硬件真不差,医院设备啥的都顶尖,可就是在癌症诊断治疗这个行当里,缺个能挑大梁的本地老大企业。”他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咱必须让医院和企业真正抱团合作,建一个以实际疗效和服务能力为核心的癌症管理体系。最重要是,得培养出几个能代表咱釜山水平的龙头企业,这样整个癌症相关的产业才能真正带动起来。”
釜山这次是下定决心要转型。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加上人工智能这股东风,想打造一条“癌症一条龙”的服务链。这链条要是成了,不仅自己能在全球医疗地图上画个重要坐标,也是韩国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医疗挑战的一招大棋。当然,要成事儿,关键还得看医院、科技公司还有政府能不能拧成一股绳。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