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伙儿生活里可能都遇过这种情况:您骑着自行车压过一段颠簸路面,车身一阵摇晃;或者篮球场上正拼抢得激烈,和对手撞了个结结实实。手腕上戴着的Apple Watch突然震动,屏幕跳出提醒:"您似乎摔倒了,需要帮忙吗?"——这功能虽然贴心,但有时候确实挺让人哭笑不得。
就在前天,2025年7月17日,苹果公司正式拿到了一份更新的"跌倒检测"专利授权文件。这份新专利,就是要让Apple Watch和其他设备上的跌倒监测变得更聪明,减少这类"虚惊一场"的误报。
这事儿其实有渊源。专门盯着苹果专利动态的网站Patently Apple,在2018年就报过苹果给Apple Watch申请的第一份"跌倒检测"专利。打那以后,这套监测技术一直在完善升级,比如后来加上了识别摔下楼梯这种特定场景的能力。如今到手的这项专利,带来了更细致的监测规范。
这套系统究竟咋工作的?本质是靠不同传感器一刻不停地收集用户的关键数据:
位置信息(靠GPS或者类似技术获取的数据)
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数据)
身体姿态和朝向(方向数据)
受到撞击的力度大小和方向
手腕转动的幅度和手掌的朝向
收集到这些原始数据,系统就要开始动脑做判断,整个过程分几步走:
第一步:搞清楚用户正在干啥?
系统要识别用户当时正在进行的活动类型。比如用户是在散步、骑自行车,还是像打篮球这类对抗性运动?弄明白这个,才能对症下药,给每种活动选一组量身定做的"跌倒判断标准"。
第二步:仔细盘算摔跤的可能性有多大?
系统不会一有风吹草动就报警。它得综合看好几样东西:
用户身体一下子移动的距离有没有不正常变化?
受到撞击的力道大小以及这个力在各个方向上的变化情况?
用户的手腕是不是基本上没怎么转动?(这往往是摔倒后动不了的迹象)
第三步:该不该发警报通知别人?
这时候,系统要把前面分析的所有信息合并起来看:
发现身体姿态猛地来了一次大变化?
综合评估下来"摔倒风险"指标又超过了安全界线?
才确定用户可能真的摔倒了或者需要帮助。
只有到了这一步,系统才会发出警报——提醒用户、通知用户设好的紧急联系人,甚至立即联系救援机构。
真正厉害的是这套系统"见啥人说啥话"的本事。它能在用户跑步、骑自行车、打篮球等不同活动之间持续进行监护,并且懂得根据用户当下在做的具体运动类型,灵活切换和调整它"眼睛盯着的重点"和"脑子里的判断逻辑"。
苹果专利文件里举了两个挺能说明问题的应用场景,就是用来解决误报的:
当用户骑着自行车碰上坑洼路面,身体感到了颠簸和摇晃,但其实人还坐在车上没摔下去,照样能继续骑。这时候系统就能分辨出这只是"骑车正常会遇到的震动",不发警报。
同样道理,用户打篮球时跟别人撞了一下,或者打排球飞身救球触了地、摔了下但自己马上就爬起来了,这些情况里确实有撞击发生,但用户并没有因此倒地不起需要人扶。系统这时也知道,这是"体育活动里会有的身体接触或动作",自动忽略通知。
系统能做这种精准判断,关键在于它观察得特别"全乎"。Apple Watch会在撞击发生前、撞击发生时、撞击发生后这三个阶段持续不断地采集传感器数据(速度变化、身体角度、位置等等)。有了这一整个时间线上的完整信息流,系统才能精准圈出用户遭遇撞击的那一刻。
光圈出时间点还不够,系统还要把撞击发生前收集的数据、撞击发生时记录下的数据、撞击发生后持续监测到的数据,放到一块儿仔细比对研究。这样一通分析下来,才能最终确定用户到底摔没摔倒,以及如果真摔了,用户还有没有能力自己应对,还是说需要外界帮忙。
用户当时在干什么(就是前面说的活动类型识别)在这套判断规则里分量特别重。苹果在专利里讲得明白:像骑自行车颠簸几下产生的信号,跟真摔跤初期记录到的数据,在某些传感器指标上可能挺像。所以,弄清楚用户当下具体是在散步还是在打球,对这套监测系统能不能"把假警报过滤掉、又不漏过真险情"极其重要,直接影响整个判断的准头和反应快慢。
这种"对症下药"是怎么具体操作的呢?苹果讲得很细:系统决定"用户摔没摔"、"用户需不需要帮助"的时候,会动用完全不同的一套规则和标准——这套标准就跟着用户被撞那会儿正在干的活来灵活切换。举个例子,系统要是看出那会儿用户在走路,它就搬出专门为"步行"制定的标准去评估;要是判断用户那会儿在骑自行车,它就立马换成另一套专为"骑车"场景设计的评判依据。
在这项前天刚发布的专利文件里,苹果列了两位主要发明人:
Sriram Venkateswaran:隶属苹果的CoreMotion团队,职责是设计算法提升跌倒检测技术。
Parisa Hossein Zadeh:苹果公司的高级软件工程师(Senior Software Engineer)。
苹果这项专利覆盖的技术方案,不仅限于Apple Watch这类戴在身上的设备,它也能支持其他连接着手机的远程传感器。与此同时,这套系统打通了与紧急通讯体系的连接通道。对于需要实时安全监护的场景(如独自运动的健康人群)、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生活安全保障、以及竞技体育训练中的风险监控这些具体领域,这项经过升级的专利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底层能力支持。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