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95|回复: 3

[车界] 木质电池盒真能扛撞又防火?科学实测让桦木杨木秒变吸能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没看错!给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套个“木头壳”,听起来是不是像天方夜谭?奥地利格拉茨理工大学的一帮科学家真就这么干了!而且实验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这种“木头+钢”的组合技,不仅安全达标,甚至在吸能和防火上,把传统金属材料给“拍”沙滩上了!研究刚刚登上了《可持续材料与技术》(Sustainable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期刊。

木头混钢材,吸能反超铝合金?​​

领头的弗洛里安·法伊斯特博士他们,整了个叫“Bio!Lib”的新结构。具体咋整的?选了桦木、杨木和泡桐这三种木头,然后在它们外面裹上一层厚10毫米的钢材,像个三明治夹心层。结果在实验室里做碰撞测试(模拟时速60公里怼上柱子),这“木钢混搭体”的耐撞变形程度,居然跟特斯拉Model S底盘用的工业级铝合金,打成了平手!

更牛的是,​​杨木配钢的版本,吸能效率直线蹿升了98%,比传统的延展铝合金猛得多;桦木配钢的抗弯强度,也高出普通铝合金76%!​​ 为啥木头这么“抗揍”?秘密藏在木头内部的蜂窝状小孔结构里。这些天然的空腔就像无数的微型减震器,碰上撞击能有效缓冲吸收冲击力,硬是把钢材的强度优势给“盘活”了。

红酒塞软木,意外成防火英雄?​​

电池最怕啥?当然是着火!特别是锂电池热失控起来,温度能飙到吓人的800摄氏度。对付这个,研究团队脑洞大开:在木头夹层里嵌进去一层30毫米厚的天然软木——没错,就是红酒瓶塞那种材料。

高温火焰直喷150秒后,奇迹发生了:这木钢混合结构背面的温度,比纯铝外壳整整低了100摄氏度(约合212华氏度),​​防火隔热性能居然压倒了金属​​!法伊斯特博士解密道:软木这家伙贼机灵,一碰到火苗子,表面“刺啦”一声瞬间就碳化了。这层新产生的碳化壳子导热性变得巨差,只有原先的1/5,等于自动生成了一个物理隔离屏障,让里面的电池多了一层防护。

算算环保账,木头壳赢麻了?​​

这事儿环保意义更大!研究团队算了一笔大账:要是一年造50万辆电车,光给这些车造传统的铝制电池壳,能耗就高达​​约180亿千瓦时​​。但换成木头混合结构,生产过程耗能哐当一下就砍掉65%。再算算整个生命周期(从种树/挖矿到生产再到报废)的碳排放,泡桐加钢组合每公斤壳体才排4.3公斤二氧化碳,而铝合金?每公斤得喷出大约85公斤的碳,差距大得吓人!为啥省这么多?关键在木材是可再生资源——实验用的泡桐树,三年就能砍了用;桦木林好好管理,二十年一个轮伐周期也够了,这跟铝矿挖一吨少一吨不是一回事儿。

​​木头壳子有“软肋”?​​

当然,木头壳也不是百分百完美的“新型材料”。最大的毛病就是​​受潮变形问题​​。研究人员测出来,在潮湿环境里,每米长度的混合结构会伸缩约0.3毫米。这点变形对电池包密封性的影响可不小,是个实打实的技术坎儿。团队现在正琢磨给木头刷上特殊的树脂涂层,看能不能封住湿气,搞定这个“爱缩爱胀”的毛病。

​​木头:石器时代老材料,新能源新救星?​​

全世界电动汽车正朝着2亿辆大关狂奔呢,电池安全又环保的矛盾一直像根刺。格拉茨理工这项研究突然给了一个新思路:把“土了吧唧”的木头,和现代钢材玩混搭,没成想竟成了同时解决电池包“耐撞、防火、减碳”三大难题的一匹黑马。虽然防潮这一关还没完全攻克,但这路子要是真走通了,木头这老祖宗传下来的建筑材料,没准儿还真能成为电动汽车安全环保路上的关键角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更不环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头混钢材,吸能反超铝合金?我怎么不相信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 小时前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开始打森林的主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7-27 18:50 , Processed in 0.14040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