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英特尔向美国证交会递交的10-Q文件自揭伤疤——公司坦承代工业务拓展"至今未能获得重大外部客户"。这份发布于2025年季度的报告显示,从传统IDM模式转型而来的英特尔代工服务(IFS),目前获得的第三方客户收入仅停留在5000万美元量级,与三星电子每年百亿美元级的代工营收形成刺眼对比。
了解半导体行业的读者都清楚,英特尔瞄准的正是三星的商业模式:既造自家芯片,也给英伟达这类设计巨头代工尖端产品。当年英伟达的Ampere架构显卡采用三星8纳米工艺大获成功,可轮到英特尔推广自家Intel 4工艺时,客户们却集体打起了退堂鼓。
这场困局早有伏笔。2010年代后期,英特尔14纳米向10纳米工艺升级的严重延期埋下祸根。当时采用台积电7纳米的AMD处理器突然崛起,逼得英特尔自家产品线也不得不求助台积电代工。如今旗舰款Arrow Lake处理器把最核心的计算单元交给台积电3纳米产线,图形单元外包给5纳米工艺,系统芯片采用6纳米制程,只有基础单元用着自家22纳米老工艺。
这套"亲儿子吃别人家饭"的操作直接打击了客户信心。当英特尔最新处理器都在大规模使用台积电工艺,又拿什么说服客户采用其Intel 4工艺?更别说尚未量产的2纳米级Intel 14A制程了。报告中的数据更揭了老底:2025年前三季,IFS从外部客户赚取的5000万美元收入,业内推测大概率来自美国国防系统的芯片单——这类订单因安全法规限定必须本土生产。
三星证券分析师李明浩点破行业现实:"晶圆代工是讲究信任度的马拉松。当客户看到英特尔70%的先进制程产能依赖台积电,连自家产品都不敢用的生产线,谁愿拿千万美元量级的芯片订单冒险?"就在上周,三星刚与特斯拉签下165亿美元的代工合约,两相对比,英特尔重金打造的代工蓝图急需找到新配方。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