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44|回复: 1

[概念] 新研究将 OLED 与全息超表面首次结合,解决全息技术大规模普及难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科技、爱创意、爱折腾、爱极致,我们都是技术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圣安德鲁斯大学一项新研究为全息技术发展奠定基础,该技术未来或可改变智能设备、通信、游戏及娱乐行业的现有形态。
在《光:科学与应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该校物理与天文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将全息超表面(HMs)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相结合,研发出一种新型光电子设备。
此前,全息图的制作一直依赖激光技术。而研究人员发现,采用 OLED 与全息超表面的组合方案,不仅流程更简便、设备体积更小巧,成本也可能更低,且更易于推广应用 —— 这一突破成功解决了阻碍全息技术大规模普及的核心难题。
据IT之家了解,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薄膜器件,目前已广泛用于制造手机屏幕及部分电视的彩色像素。作为一种平面面光源,OLED 还在光无线通信、生物光子学、传感等新兴领域崭露头角:其与其他技术的高度兼容性,使其成为打造小型化光基平台的理想选择。
全息超表面则是由“超原子”构成的薄平面阵列,每个“超原子”的尺寸约为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这种结构专门用于调控光的特性,可用于制作全息图,应用场景覆盖数据存储、防伪、光学显示、高数值孔径透镜(如光学显微镜)及传感等多个领域。
不过,此次研究是首次将两种技术结合,用于制造全息显示的基础组件。
研究人员发现,若对每个“超原子”的形状进行精细设计,使其能够控制穿过自身的光束特性,它便能成为全息超表面的一个“像素”。当光线穿过全息超表面时,其特性会在每个“像素”位置发生细微改变。
借助这些特性变化,结合光的干涉原理(即光波相互作用时会形成复杂图案),就能在超表面的另一侧呈现出预先设计好的图像。
该校物理与天文学学院的伊弗・塞缪尔教授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为 OLED 技术开辟这一新方向。将 OLED 与超表面结合,也为全息图生成及光调控提供了全新思路。”
物理与天文学学院纳米光子学教授安德里亚・迪法尔科指出:“全息超表面是调控光特性的最通用材料平台之一。通过这项研究,我们扫除了阻碍超材料进入日常应用的关键技术障碍。这一突破将推动全息显示架构升级,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带来质的飞跃。”
同样来自该学院的格雷厄姆・特恩布尔教授补充道:“传统 OLED 显示屏通常需要数千个像素才能呈现简单图像,而这种新方法仅用一个 OLED 像素就能投射出完整图像。”
在此之前,研究人员仅能利用 OLED 制作极为简单的图形,这限制了其在部分场景中的应用。而此次突破为研发小型化、高集成度的超表面显示器提供了可行路径。

发表于 昨天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视觉隐身这不就来了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9-1 10:53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