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43|回复: 0

[业界] 谷歌再吃4.25亿美元天价罚单,用户隐私成了“皇帝的新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回谷歌又撞上隐私保护的红线了!美国旧金山联邦法院的陪审团9月3日作出裁决,要求谷歌向近一亿用户赔偿4.25亿美元——原因让人哭笑不得:明明用户已经手动关闭了数据追踪功能,这家科技巨头居然还能通过第三方应用继续收集用户数据。这操作好比你去酒店退房,前台微笑归还身份证,却偷偷复制了你的个人隐私信息。

这场拉锯战要从2020年7月说起。当时一群较真的用户把谷歌告上法庭,指控其“网页与应用活动”设置界面明明挂着隐私保护的羊头,背地里却继续卖着用户数据的狗肉。诉状里写得明明白白:即使用户精准关闭了每个隐私开关,谷歌照样能通过安卓系统的底层权限和第三方应用,持续收割9800万用户的移动端活动数据。

谷歌发言人卡斯塔涅达的回应堪称经典:“我们的隐私工具赋予用户完全控制权”——这话听着耳熟,像极了男朋友说“我绝对没看其他姑娘”时的诚恳脸。公司坚持认为陪审团“没搞懂产品工作原理”,并表示要上诉到底。庭审时谷歌的辩护词更是科技感拉满:声称收集的都是“非个人化”“假名化”数据,且存放在“隔离的加密空间”。可惜这些术语没能唬住陪审团,技术证据显示,即使用户切断了所有可见的数据流,谷歌依然能通过系统级权限继续“薅数据羊毛”。

这出戏码已是谷歌隐私纠纷连续剧的最新一集。今年5月才演过德州篇:谷歌悄咪咪收集居民面部特征和声纹数据,被抓包后赔了13.75亿美元。更讽刺的是,当时谷歌也被爆出用户关闭定位后仍持续追踪行踪——合着隐私开关只是个心理安慰剂?

数字维权组织专家一针见血:“这就像超市说‘不收集购物记录’,却让收银台私下记下你每次摸商品的动作。”判决书背后藏着更深的信号:科技巨头“默认索取”的数据游戏该重新制定规则了。

按照司法程序,谷歌需在30天内提交上诉材料。与此同时欧盟数据保护委员会正在摩拳擦掌,准备对谷歌展开全欧洲范围的调查。这场数据隐私保卫战,眼看要从美利坚烧到欧罗巴了。普通用户现在该咋办?或许得学会在手机设置里掘地三尺,顺便祈祷监管部门的铁拳能砸得更准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9-5 05:31 , Processed in 1.060802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