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82|回复: 2

[业界] 苹果iPhone Air国内发售突遭“卡壳”:eSIM这道关,苹果也没想到这么难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eise 于 2025-9-14 07:26 编辑

哎呦,这下可好,苹果这次玩超前设计玩出“水土不服”了。

就在全球果粉还在热议iPhone Air那5.6毫米的逆天轻薄机身和彻底取消物理卡槽的大胆操作时,国内消费者一觉醒来却发现:这款原定于北京时间9月12日晚8点开启预购、9月19日正式发售的新机,突然之间……鸽了。

是产能跟不上?还是芯片缺货?都不是。问题出在了一颗小小的eSIM上——这个被苹果CEO蒂姆·库克亲自下场称赞“让电池续航更顶”的技术,到了国内市场,却成了新机上市路上最大的变量。

官网低调更新,发售延期实锤
早就留意到细节的网友最早发现事情不太对。

原本苹果中国官网的iPhone Air页面明确标注着预售和发售时间,但就在预定开启前的关键时刻,页面突然变成了一行略显模糊的表述:"发售信息后续更新"。更引人注目的是那一行小红字:"所有机型将在获得批准后发售"。

好家伙,这不就是明晃晃的"延期待定"的委婉说法吗?

对比之下,同期发布的iPhone 17系列其他机型预售一切正常,只有iPhone Air独自踩了刹车。苹果随后发布的声明也挺有意思,一边说"我们迫不及待希望用户能体验iPhone Air",另一边又补上一句"正与监管机构紧密合作,力争尽快在中国推出"。这感觉,像极了考前没复习还要强装淡定的我们。

eSIM技术很美好,但监管现实很骨感
eSIM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就是嵌入式SIM卡(Embedded SIM)。它不像传统SIM卡需要物理插拔,直接集成在设备里,通过网络下载配置文件就能激活使用。这技术其实不新鲜,智能手表、平板电脑上早就用上了,但手机上全面取代物理SIM卡,苹果这次可以说是玩得最狠的一个。

为啥在国内手机端推不动?背后是一道安全与便利的权衡题。

eSIM技术灵活性强,用户能更方便地切换运营商,甚至同时使用多个号码。但这种灵活性在反诈骗形势严峻的国内市场上,却让监管机构不得不更加谨慎。远程写号、快速换号这些特性,确实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

说白了,eSIM技术就像一把超级方便的万能钥匙,但监管部门得确保这把钥匙不会被复制了拿去开别人家的锁。

运营商备战忙,联通暂时领跑
虽然监管审批还没完全落地,但国内三大运营商对eSIM的态度倒是相当积极,甚至暗地里已经较上劲了。

中国联通这次算是抢占了先机。从苹果官网最初信息来看,联通曾是唯一被提及的支持运营商。人家在eSIM领域布局早不是一天两天了——2015年就开始技术研究,2018年推出"一号双终端",2019年实现独立号码商用。这次为了iPhone Air,联通已经明确用户需要到营业厅完成身份认证才能激活,安全措施安排得明明白白。

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也在积极布局。电信表示自家eSIM手机业务"已全面准备就绪",就等工信部商用试验的正式批复。移动则回应"具备服务能力",虽然开放时间还没准信,但明显不想错过这波热度。

苹果官网随后更新了信息,把三大运营商都列为了支持对象,但还是加了那句"具体时间依监管部门审批情况而定"。这场面,莫名让人想起几年前5G商用前各家运营商的暗中较量。

安全便利要兼顾,本土化适配少不了
为了满足国内的监管要求,苹果也做了不少本土化适配。

最明显的就是激活方式——国行版iPhone Air必须到运营商营业厅线下激活,完全不给你远程OTA写卡的可能性。而且只有国行版能在国内使用eSIM,出国了才能配置海外运营商服务。这套操作虽然少了点eSIM自带的便利感,但确实更符合国内的安全要求。

今年7月中国联通发布的《中国联通5GAI终端白皮书》也更新了eSIM手机技术规范,包括禁止跨境写卡、引入地理位置校验等措施。这些规定看似麻烦,却是为了让eSIM能在国内安全落地不得不做的妥协。

不过这种设计也引发了一些不便:用户出境前无法提前激活海外运营商eSIM,留学生和海外华人回国后能否继续使用海外号码也还是未知数。eSIM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之间,还需要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产品本身也有争议点
除了eSIM带来的麻烦,iPhone Air本身的产品定位也引发了一些讨论。

为了做到极致的薄,这款新机在电池续航和相机性能上做出了一些妥协,比如只配备了单后摄像头。价格定位也挺微妙,卡在标准版iPhone 17和Pro版之间,让人纠结值不值。

一些技术细节也引发了讨论:USB-C接口不支持DisplayPort协议,无法连接4K/60Hz外接显示器;数据传输速率是USB 2.0标准;超薄机身可能导致散热能力受限,高性能运行时容易降频。

IDC研究经理郭天翔的观点挺有代表性:"超薄设计只能吸引小部分追求极致的用户。由于在电池和相机上的妥协,加上国内eSIM业务开通需要线下办理,反而失去了eSIM本身的便利优势,可能不太容易打动主流消费者。"

未来展望:eSIM的普及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眼下遇到了一些阻力,但eSIM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行业消息显示,三大运营商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全面重启eSIM业务。如果进展顺利,iPhone Air有望在第四季度正式在国内市场开售。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eSIM技术正在各种消费电子设备上快速普及。Counterpoint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支持eSIM的消费类设备已经超过50款,从智能手表到联网汽车,再到无人机,都在拥抱这项技术。

分析师们普遍认为,eSIM作为一项基础设施级别的技术,其普及是长期趋势,将有助于简化设备设计、增强安全性并提升用户体验。虽然iPhone Air在国内的延期发售会在短期内影响苹果的市场表现,但并不会改变消费电子轻薄化、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这场由iPhone Air引发的eSIM风波,本质上是一场技术创新与市场规范的磨合。当中国的通信基础设施逐渐适配新的技术标准,当用户开始接受"无卡化"的使用体验,苹果这款最薄机型的姗姗来迟,或许将成为中国通信服务升级进程中的一个生动缩影。

所以啊,有时候科技进步太快也不全是好事。苹果这次算是给所有科技公司提了个醒:再酷炫的技术创新,也得脚踏实地地考虑不同市场的实际情况。

对于等着尝鲜的国内用户来说,现在能做的就是——耐心等等吧。毕竟对于一款必须依赖运营商服务的手机来说,完善的网络支持比早买几天更重要。eSIM这道关,终究会闯过去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esim国内早就有,随身WIFI大部分都是集成ESIM的,只不过各运营商为了利益没有大范围的推广而已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插卡早就应该取消我用的还是剪过的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9-14 11:01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