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以为量子计算机还只是实验室里那个需要极端环境、长得像“吊灯”的庞然大物——现在,它可能就长得跟你公司里那些个服务器机柜没什么两样。英国量子计算公司Quantum Motion近日宣布,他们造出了全球第一台基于标准硅芯片工艺的“全栈”量子计算机,并且已经部署在了英国国家量子计算中心(NQCC)。这意味着,我们可能终于找到了一条能把量子计算从实验室推向量产的路子:用造手机芯片的方式,去造量子芯片。
这家公司没有使用啥神秘材料或者超高难度工艺,而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硅CMOS”技术——跟你手上正在刷这篇文章的手机、家里用的电脑CPU,是同一套制造逻辑。也正因如此,这台量子计算机从出生那天起,就带着“可大规模制造”的基因。
设备目前已经正式入驻英国国家量子计算中心(NQCC),成为该中心“量子计算测试床计划”中首个基于硅自旋量子比特(silicon spin-qubit)的全栈系统。
什么叫“全栈”?也就是说,它不仅仅是一块量子处理器(QPU),而是从底层硬件到控制系统、用户接口全部打通,甚至还兼容主流的量子编程框架,比如IBM的Qiskit和Google的Cirq。开发者以后写量子代码,可能不需要再从零开始适配硬件了。
更贴心的是它的“体型”——整个系统也就三个标准19英寸服务器机柜那么大,里面还塞进了稀释冰箱和控制电子设备。 auxiliary equipment(辅助设备)可以外置,也就是说,它真的能直接扔进现有的数据中心机房,不用额外改造环境。
“这堪称量子计算的‘硅时刻’。”Quantum Motion的CEO James Palles-Dimmock说,“我们证明了一件事:你可以用世界上最具扩展性的技术,去造一台稳定、可用,并且能量产的量子计算机。”
NQCC的主任Michael Cuthbert博士也表示相当期待:“我们正在通过对多种硬件平台的测试来加速英国量子能力的发展,Quantum Motion系统的成功部署是关键一步。我们很快会开始对它进行测试与验证,尤其关注真实世界应用如何映射到它的硅架构上。”
英国科学部长Vallance爵士则直接点出了未来可能的应用场景:“从通过更快药物发现推动医疗健康,到借优化电网促进清洁能源——这台新形态的量子计算机让这项变革性技术离商业可行更近了一步。”
和超导量子比特或者离子阱路线不同,Quantum Motion选择了一条更接近传统半导体行业的路:他们直接利用现有芯片代工厂的300mm硅晶圆产线去制造量子比特。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扩展性极强,路线目标直指“百万量子比特”级别,真正走向容错、实用、商业可行的量子计算。
他们采用的是一种叫“可扩展瓦片架构”(scalable tile architecture)的设计,把计算、读取、控制元件全部集成到一个小型密集阵列中,而这个阵列可以像印刷一样重复分布在芯片上——这也为将来单芯片集成数百万量子比特打下基础。
此外,这套系统还融入了AI机器学习调优技术,能够更高效地完成量子比特的控制与校准,甚至部分实现自动化。
Quantum Motion的商业总裁Hugo Saleh信心十足地说:“我们正按计划在本十年内推出具有商业实用价值的量子计算机。我们一切从用户、客户、开发者出发——用支撑从手机到AI GPU的标准CMOS技术,去实现下一个计算革命的关键转折。”
除了NQCC的这个测试床项目,Quantum Motion最近还拿到了英国政府支持的SiQEC硅量子纠错项目,旨在演示可容错的硅基量子计算。同时,他们也是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旗下量子基准测试计划(QBI)的积极参与方。
所以,这不仅仅是一台新机器落地那么简单。
它更像是一个信号:量子计算也许不必永远“特殊”,它可以走下神坛,走进成熟产业链,走进标准数据中心,甚至——最终走进我们的日常算力生态。
当量子计算机开始用硅芯片语言说话,整个科技行业,都该认真听听了。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