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说过挖墙脚的,但没见过这么明目张胆的——OpenAI,对,就是那个搞出ChatGPT的公司,正在硅谷掀起一场“抢人大战”,而它的头号目标,居然是苹果。
从硬件设计师、供应链专家,到制造工程师,OpenAI一边高薪挖人,一边还跑去跟苹果的供应商“套近乎”。背后操盘的是苹果前资深高管、现在的OpenAI硬件负责人Tang Tan。更戏剧性的是,苹果设计师Jony Ive也深度参与其中,一边经营自己的LoveFrom工作室,一边在OpenAI旧金山办公室越待越久。
这场人才争夺,早已不是普通的跳槽,而更像一场围绕AI硬件的“系统性迁移”。
▌百万美元股票挖人,OpenAI专挑苹果老将
一切从2025年5月开始变得停不下来。
那个月,OpenAI宣布以65亿美元收购了一家名为“io Products”的初创公司。这家公司由Jony Ive和Tang Tan共同创立——而Tan,是在苹果工作了25年的老将,曾向苹果硬件负责人John Ternus汇报,最擅长的事就是把Ive的设计草图变成可量产的真实产品。
收购io Products不仅给OpenAI带来一个成熟的设计团队,更带来了一样看不见却极重要的东西:信誉。Ive作为苹果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他的参与,本身就是一种信号。
之后,Tang Tan开始频繁联系 former Apple同事。据The Information报道,他开出的条件相当诱人:包括超过百万美元的股票激励,以及“更少的官僚主义、更大的创意空间”。
已经有不少人买账:
Cyrus Daniel Irani,原苹果人机界面设计团队成员,跳槽加入;
Erik de Jong,曾负责Apple Watch硬件开发,也转投OpenAI;
Matt Theobald,在苹果干了17年的制造设计老将,同样被Tan说服加盟。
这支团队正在快速扩张,清一色“苹果血统”,清一色搞硬件出身。
▌不光挖人,还要复制苹果的供应链
人只是第一步——OpenAI的野心,是做出真正能打的AI硬件。
而在这方面,世界上没有比苹果更成熟的模式了。于是,OpenAI干脆“抄作业”,直接找上为苹果代工的几家中国巨头。
目前已知:
立讯精密,苹果长期合作伙伴,已经答应为OpenAI生产至少一款设备;
歌尔股份,另一家苹果供应商,被OpenAI找上门来商讨扬声器模组合作。
苹果花了三四十年搭建起来的供应链体系,OpenAI试图用不到两年时间“搭便车”。
他们在探索的产品类型也相当多样:从无屏智能音箱、眼镜、录音笔,到可穿戴胸针——目前放出的风声是,2026年底或2027年初,我们很可能就会看到第一款OpenAI硬件问世。
▌苹果紧张了,甚至取消了中国高管外出活动
人一直被挖,供应链被蹭,苹果当然不是毫无反应。
今年八月,苹果突然取消了一场原定在中国举行的年度高管外出会议。背后原因令人玩味——公司担心太多高管同时离开库珀蒂诺总部,可能会在中途被OpenAI“拦截”或游说。
苹果的担忧并非没有理由。直到今天,公司超过70%的收入仍来自硬件销售。如果AI硬件真的成为下一代终端设备,而OpenAI又借此崛起,苹果面临的将不止是人才流失,更是生存级别的风险。
微妙的是,这两家公司至今还是合作伙伴。
从2024年起,苹果就开始将OpenAI的模型用于Siri和图像生成功能“Image Playground”,双方甚至还在商讨进一步合作,推出新版Siri。
可现在,一个在帮你更新Siri,另一个在挖你的工程师和供应链——硅谷的世界,果然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为什么OpenAI非要走硬件这条路?
回过头看,OpenAI之所以这么执着于硬件,根本原因在于:AI的下一战,可能不再纯拼算法,而是拼端侧体验。
苹果最强的是什么?软硬件一体——从A系列、M系列芯片,到 macOS、iOS 生态,全部自己掌控。
而现在,AI 正在成为设备的核心功能。如果未来用户是通过语音、手势、眼镜与 AI 交互,那纯做软件的 OpenAI 很可能最终会失去入口。
所以你看,它不是在重复苹果的路,而是在争夺下一个时代的“硬件定义权”。
一句话总结:OpenAI 正在用苹果最熟悉的方式,悄悄组装一支能对抗苹果的团队。
而苹果,可能正在经历乔布斯离开之后,最紧张、也最微妙的一场人才战争。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