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01|回复: 0

[外设] 8K性能与长续航的平衡,VT3/VT3s/VT3s MAX二代鼠标你喜欢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爱科技、爱创意、爱折腾、爱极致,我们都是技术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这几年数码产品性能升级的速度真是快得惊人,我刚用上4K回报率的电竞鼠标没多久,市场上就已经涌现出一批支持原生8K回报率的高性能电竞鼠标,例如性价比较高的雷柏家仅需199元,价格相当诱人。如今我已入手了雷柏VT3系列和VT3s系列的二代鼠标,且认真体验了小半个月,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这类超高回报率鼠标的实际表现到底怎么样。
雷柏家目前的中高端系列鼠标均采用珠光卡纸的封套外观设计,外观时尚大气,可以在背部清晰看到有产品的外观、型号以及功能介绍。
鼠标被内部的纸质支架严丝合缝地卡住,放在里面纹丝不动,保护做得相当到位。
每一款产品均由对应型号鼠标、TYPE-C编织绳数据线、USB转接器、冰感鼠标脚垫、防滑贴、nano级8K接收器、说明书以及保修卡组成。
这次入手的是均是雷柏家VT系列的二代鼠标,主要为VT3系列以及VT3s系列两种,在下图中从左到右依次为VT3(冰梅粉)、VT3s(黑白)以及VT3s MAX(炽光黄)等三款鼠标。
我实际体验下来,感觉这俩系列说白了就是大小和结构不太一样,性能内核基本一致。两个系列里除了基础款外,还额外提供了进阶款,进阶款会通过在鼠标左前端印刷有“MAX”字样进行区分,例如我入手的VT3s MAX炽光黄款鼠标就是VT3s系列的进阶款。
从外观设计来看,VT3系列以及VT3s系列均采用了专为右手人群打造的非对称人体工学造型设计,外壳表面标准版的黑白色加入了类肤磨砂工艺,标准版彩色和MAX版为亲肤防滑涂层,不仅具有十分细腻的触感,同时还保证了握持时的防滑稳定性。
汗水较多还可以贴上厂家附送的防滑贴纸,可以显著增加持握时候的防滑手感,游戏不打滑。
作为电竞鼠标,VT3系列和VT3s系列并没有加入背光灯效设计,主打一个实在,左侧裙内收的曲线设计,结合弧度较高的背弓轮廓,能够为右手人群在执行抓握或趴握时提供良好的支撑,确保手部与鼠标更为自然的贴合,提升操作时的舒适性。
其中VT3系列主要是针对大手玩家设计,规格尺寸为126.2mm*68.2mm*42.4mm,重约为53g±3g左右,而VT3s系列则是针对中小手玩家设计的,规格尺寸为121mm*66mm*42mm,重约为49g±3g左右,在实际的体型对比中差别不算太大。
要说外观上最直观的不同,就是VT3系列在顶部多了两颗很显眼的DPI切换键,在切换DPI时极为方便,可以实现盲操作。特别适用于经典的射击类狙击操作,亦或者远近场景的快速切换,能大大增加操控时的反应能力。
虽然VT3s系列鼠标顶部没有DPI键的加持,但是VT3系列和VT3s系列均在底部配置有一颗紫色的DIY小按钮,而VT3s系列鼠标默认为DPI数值循环切换功能,VT3系列鼠标则默认为回报率循环切换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功能键上的不足。
经由雷柏A HUB驱动可实现对该独立按键的功能自定义,而且通过此驱动的设置,还可对鼠标其他按键实现功能自定义,目前VT3系列可提供10键自定义,VT3s系列可提供8键自定义。
驱动中融入的宏录制功能还可以在游戏中带来更为精准快速的操作,可将“一键换弹”、“宏压枪”等复杂操作序列简化为单键触发,从而在游戏中实现更精准、高效的操作。结合VT3系列和VT3s系列鼠标左侧的两颗大型侧键设置,可以显著提升战斗连贯性与操控体验。
鼠标底部均采用了超大面积的特氟龙脚垫,可以为鼠标在各种操作表面提供极致顺滑且稳定的滑动体验,并具备优异的耐磨特性。
此外,厂家还附赠了一片冰感大脚贴,以满足不同人群在滑度方面的个性化需求。
在硬件以及其他性能方面,两个系列的配置也基本一致,仅有MAX款的性能配置稍微高点。目前雷柏VT系列二代鼠标均搭载了NORDIC 54系列新一代芯片,自研模块相比上一代均缩小了39%面积,足足减少了33%重量,持握更为轻盈。配合内置的V+WIRELESS 2.0 无线电竞算法,不仅可以带来主频与带宽的2倍性能提升,而且抗干扰性能也提高了30%,延迟响应更低。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系列搭载的光学引擎均能很好的兼容新旧显示器的使用,其中基础款搭载的是3398光学引擎,灵敏度范围是50至26000 DPI,并支持1mm到2mm之间共11档静默高度调节。而MAX款则一步到位,采用了性能更强的3950 Ultimate光学引擎,它不仅将灵敏度范围大幅提升至10-45000 DPI,足以精准匹配8K显示器的需求,还将静默高度的可调范围优化为0.7mm至1.7mm(同样11档)。此外,3950Ultimate引擎还增加了一个非常实用的“玻璃追踪”技术,使其在无鼠标垫的玻璃表面也能正常使用。
新一代鼠标还新增了C+click 2.0保护型按键预压技术,不仅在左右键前端增设了按键限位卡槽,而且后端也加设预压弹簧保护装置,大大提高了按键的防掰抗摔性能,增加了按键的使用寿命。
鼠标左右按键面板均采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手指凹槽设计,贴合感不错,在核心微动配置上,基础款搭载了寿命达1亿次的欧姆龙机械微动,而MAX款则升级为雷柏瑞讯定制的光微动,点击寿命提升至1.2亿次,响应速度与耐用性更为出色。全系滚轮均采用TTC电竞级编码器,具备明确的刻度感与高达200万圈的旋转寿命。
VT3系列和VT3s系列鼠标在连机方式上都仅支持有线和无线两种,其中有线连接主要通过鼠标前端的Type-C口实现,厂家很实在,标配了一根接口镀金、线身是编织材质的Type-C数据线,线长实测有1.8米,十分柔软耐拉扯,日常用起来基本不会觉得拘束。
无线联机采用自带的2.4GHz无线接收器实现,搭配内置的800mAh锂电池,1K回报率可实现500小时的续航时间,充电一次用两三个月不是问题,续航力比其他常见的无线鼠标要高好几倍。
有意思的是,电量指示灯被集成到了接收器上,通过观察接收器指示灯的颜色,便能直观掌握剩余电量:绿灯长亮表示电量充足(100%-80%),随后会依次变为黄绿灯(79%-60%)、黄灯(59%-40%)、橙灯(39%-20%)。当电量低于19%时,红灯则会闪烁提醒。
鼠标底部的收纳仓除了可以收纳无线接收器外,通过更换收纳仓盖上的专用配件,还能提供额外的充电功能扩展,主要为Qi协议无线充电和磁吸触点充电,这种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充电的灵活性与便利性。
下图展示的便是我为此专门入手的P5磁吸充电器,磁吸充电一放就充,避免了经常拔插TYPE-C充电口的烦恼,而且也显得更高级。
当然,无论鼠标用的是有线直连还是无线直连,均可支持原生8K回报率性能,而且MAX款的鼠标在驱动上还可开启狂暴竞技模式,最高支持超20000FPS全段扫描帧率,基础款目前最高仅支持10000FPS全段扫描帧率的设置,但雷柏后续会推出新固件,到时基础款就可以通过OTA升级,也打开超20000FPS全段扫描帧率,即使是鼠标细微的操作,也能快速捕捉并在界面上呈现出来。
那么产品使用如何呢?使用前先到鼠标的驱动界面设置一番。相较以前的驱动程序,如今雷柏的A HUB驱动正逐步统一生态,力求将后续产品统一接入同一个驱动程序下,省去了繁琐的下载和多平台兼容问题,在今年的七月份厂家还推出了更为便捷的网页版,无需安装即可快速设置。可见整个界面设计简洁直观,主要分为四大板块:主页、设备概况、界面样式设置以及核心的鼠标性能设置,如需调节性能参数,直接点击主页中的鼠标图像即可进入详细设置页面。
A HUB驱动里面除了常规的DPI数值、宏录制以及回报率设置外,还额外提供了光学引擎扫描率设置、无线射频功率设置、传感器角度和高度设置、直线和波纹修正、按键防抖延迟以及按功能提供是否开启玻璃追踪技术设置,可以最大程度的对鼠标性能进行精准配置,用以满足不同使用场景的使用要求。
在后续的性能测试中,在其他性能默认的情况下,将射频功率开至最大,并选择“狂暴竞技”或“竞技超核”模式,同时将回报率设置为8000Hz,在4K分辨率显示器下进行实测。此时,驱动界面的数据显示,VT3s MAX款在全力输出下的参考续航约为70-80小时,而基础款的参考续航则为85-95小时,在如此高的性能负载下,其续航表现依然相当持久。
接着对不同DPI数值下的鼠标进行蚊香绘图测试,发现在使用4K显示器的情况下,采用3600dpi灵敏度的鼠标绘制曲线均非常顺滑连续,操控十分精准。
因为4K显示器的分辨率有限,所以仅将鼠标设置成12000dpi灵敏度进行测试,最终结果如下所示,鼠标操作略有些飘,但是绘制的曲线依旧顺滑连续,表现极佳。
游戏中,宏功能操作可以大大提高游戏的操控性,类似射击类游戏中的压枪操作,连续扫射也可以做到精准的射击。
即便进行狙击枪的快速连射,也能保持极高的定位精度,可以做到指哪打哪。
综合来看,VT3系列和VT3s系列鼠标出色地平衡了性能、续航、价格和扩展性。MAX款与基础款的主要区别在于光学引擎的不同,但都能对新旧显示器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而且后者性能已足以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并且早已性能过剩。全系标配的原生8K回报率、NORDIC54芯片和V+Wireless 2.0技术确保了其性能下限极高,加之C+click 2.0预压和模块化设计,使产品在耐用性以及扩展性能方面趋于完善。在具体选择上只需根据手型大小以及性能要求去做分析,基础款是兼顾续航与性能的务实之选,而MAX”款则适用于追求极致性能的硬核玩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9-25 00:28 , Processed in 0.15600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