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朋友们,最近电动车圈又冒出个新剧本!Lucid这家一直对标特斯拉的豪华电动车企,居然和网约车巨头Uber勾肩搭背搞合作了,顺便还拉上了自动驾驶公司Nuro组了个“铁三角”。这波操作可不是简单卖几辆车完事,人家连怎么长期“薅羊毛”的路线图都画好了——以后给Uber车队供车,可能要按跑一英里收一英里钱!是不是听着有点像手机套餐的“流量计费”模式?今天咱们就掰扯掰扯,这招能不能让Lucid从“高冷玩家”变身“现金流收割机”。
话说今年七月,Lucid和Uber官宣合作的时候,不少人还以为就是普通的车企卖车、平台采购的套路。结果你猜怎么着?最近Lucid的代理CEO马克·温特霍夫接受《金融时报》采访,直接抖了个新计划:他们不仅要卖给Uber至少2万辆电动SUV“Gravity”,还想靠这些车队搞持续性的“细水长流”收入。更绝的是,收费模式可能像收水电费一样,按车辆实际跑的里程数算钱!这脑洞,连隔壁特斯拉看了都得挠头。
合作细节扒一扒:2万辆车只是开胃菜?
这次合作规模相当可观,Lucid要在未来六年内给Uber提供至少2万辆Gravity车型——就是那款号称能塞下7个人、续航猛如虎的电动SUV。Uber这边也够意思,一下给Lucid投了3亿美元“合作款”,至于它投给自动驾驶公司Nuro多少,人家捂得严实没透露。
按里程收费?Lucid的“长期饭票”算盘
传统车企卖车基本是一锤子买卖,车交出去钱到手就完事。但Lucid这波想学互联网公司搞订阅制:车队每跑一英里,Lucid就能收一笔钱。这种模式好比让你充会员,用车越勤快,厂商赚得越欢。
为啥这么搞?温特霍夫没细说,但懂得都懂:Lucid现在太需要稳定现金流了!八月初他们刚把今年产量目标下调到1.8万-2万辆,投资者心里正打鼓呢。如果能源源不断从Uber车队收“过路费”,财报岂不是能好看不少?不过具体怎么定价、怎么防作弊(比如车辆闲置算不算里程),还得看后续细节。
盟友Nuro不简单,自动驾驶才是隐藏主线
合作里冒出来的Nuro公司,那可是美国自动驾驶送货车的头部玩家。Lucid先把第一台Gravity交给它,说明这次合作不仅是拉网约车司机跑单,更可能是在为未来的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铺路。Uber早就和Waymo、Aurora这些自动驾驶公司合作过,现在拉上Lucid,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出行服务生态链:Lucid提供高性能电动车作为硬件基础,Nuro贡献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Uber则依托其庞大的用户平台和运营经验,共同打造下一代智能出行网络。
对手围剿?大众、特斯拉都在抢蛋糕
Uber也没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今年四月它就和大众眉来眼去,准备明年在洛杉矶用大众的电动面包车ID.Buzz搞商业出行。特斯拉的Robotaxi计划更是人尽皆知。温特霍夫倒是嘴硬,说在欧洲和美国“确实看到需求上涨”,但现实是,全球电动车价格战都打得飞起,Lucid要想从特斯拉盘子里抢肉吃,光靠Uber的订单可能还不够。
产量目标"薛定谔"?投资者得耐着性子
Lucid今年产量目标调低后(业内分析主要因全球电动车需求增长放缓、企业面临成本优化压力),温特霍夫又找补说"内部目标还是2万辆"。这种反复横跳,像极了你室友说"明天一定减肥"的架势。不过有了Uber的订单和投资,至少生产线不用闲着了。至于2026年能否在"美国某大城市"顺利启动服务,咱得先看看明年大众ID.Buzz的试水效果。
说到底,Lucid这波操作布局相当有层次:短期靠Uber订单撑产量,中期用"里程收费"模式锁定收入,长期还能蹭自动驾驶的东风。不过现实骨感得很,电动车赛道挤满了巨头,光有创意不够,得看成本控制、技术稳定性能不能跟上。如果哪天你打Uber坐上一台Lucid,记得瞄一眼里程表——说不定你付的车费里,有几毛钱正一点点流进Lucid的账户呢!
(补充背景:Lucid目前市值不足特斯拉的1/10,而Uber在全球有近千万名司机,如果全面电动化,车队规模可能达百万级。这场合作会不会成为电动车2B市场的样板戏?咱们蹲个后续。)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