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的人才争夺战最近上演了惊人一幕:AI研究明星安德鲁·塔洛克刚刚宣布从Thinking Machines Lab离职,转身投入Meta的怀抱。但这可不是普通的跳槽——背后藏着一段扎克伯格亲自下场挖人、甚至传出过15亿美元天价薪酬包的精彩故事。要知道,这场人才争夺战激烈到什么程度?Meta最初居然想直接买下整家公司,被拒绝后转而瞄准了这位核心技术大佬……
一、跳槽事件全回顾:周五的告别邮件与“个人原因”的官方说辞
上周五,塔洛克在内部邮件中向Thinking Machines Lab的同事们宣布了离职决定。这家由前OpenAI CTO米拉・穆拉蒂执掌的AI初创公司,一下子失去了联合创始人。《华尔街日报》最先曝出消息,而公司发言人的回应相当官方:“塔洛克因个人原因决定选择不同的职业道路。”
但圈内人都心知肚明,所谓的“个人原因”往往意味着“对方开出了无法拒绝的条件”。塔洛克可不是普通员工,他在AI领域资历深厚,既有OpenAI的工作经历,也曾在Facebook AI研究院(FAIR)深耕,是少数横跨顶尖学术研究与工业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二、天价薪酬包疑云:15亿美元?Meta的“钞能力”进攻
今年八月,《华尔街日报》就曾披露,扎克伯格主导的AI人才招募计划激进到什么程度——直接向Thinking Machines Lab发出收购要约!被拒绝后,Meta转而瞄准塔洛克本人,据传开出的薪酬方案可能高达15亿美元,分摊到至少六年支付。(不过Meta发言人当时就驳斥这个数字“不准确且荒谬”)
无论具体数字是多少,这场挖角战役暴露了Meta在AI人才争夺上的决心。有趣的是,Thinking Machines Lab本身就是明星公司:创始人穆拉蒂在OpenAI期间主导过GPT系列开发,公司聚焦AI推理引擎优化,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AI基础设施初创企业之一。扎克伯格宁愿买不下整个团队也要挖走核心人物,可见塔洛克的技术实力在Meta眼中的分量。
三、为什么塔洛克如此抢手?AI人才荒下的众生相
当前AI顶尖人才的市场行情简直像坐上了火箭。一方面,大模型竞争陷入胶着,谁能在推理效率、多模态理解等底层技术突破,谁就能在下一轮产品化中抢得先机。塔洛克这样既有学术背景又有工程经验的人才,自然成为争抢对象。
另一方面,Meta正在全力推进AI基础设施重建。从自研芯片项目到大规模推理系统,都需要顶尖架构师参与。塔洛克在Facebook AI研究院时期就积累了大量系统优化经验,之后在Thinking Machines Lab专注于高性能AI推理,正好契合Meta当前的技术攻坚方向。
四、Thinking Machines Lab面临什么挑战?
失去联合创始人对于任何初创公司都是沉重打击,尤其是在技术路线规划与团队稳定性方面。穆拉蒂虽然技术实力强劲,但塔洛克在系统架构方面的专长难以快速替代。更棘手的是,大公司挖角往往不是终点——如果Meta继续从这家初创公司挖掘人才,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不过Thinking Machines Lab也有自己的护城河:其专有的AI推理优化技术已经吸引了不少企业客户,且公司在算法与硬件的协同设计上有独特积累。接下来如何稳定团队、加速产品落地,将考验穆拉蒂的领导能力。
五、AI人才战争进入新阶段:收购不行就挖人
Meta此次操作揭示了大厂获取AI talent的新策略:先尝试整体收购,不成则针对性地高薪挖角核心人物。这种思路在硅谷越发常见,特别是当初创公司拥有独特技术但尚未规模化盈利时。
谷歌、微软等巨头也常用类似手段,但Meta此次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决绝——即使面对潜在的法律风险(竞业条款等)和舆论压力,依然果断出手。这也反映出AI基础设施领域的人才稀缺程度已进入新的竞争阶段。
这场跳槽风波远未结束。塔洛克在Meta将主导什么项目?Thinking Machines Lab会如何调整技术路线?其他AI初创公司会不会加强人才保护措施?这些问题都将影响未来AI格局的走向。唯一确定的是,顶级AI人才的身价还在持续攀升,下一场争夺战可能已经在暗处酝酿。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