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围观一下运动品牌整的新花活。就在最近,耐克突然扔出来一个听起来有点“江湖骗子”感觉的产品——号称用“神经科学”打造的Mind系列运动鞋。这鞋最邪乎的地方在于,每只鞋底竟然塞了22个会自己蹦跶的橙色泡沫凸起,官方说法是走路时这些柱状凸起会像“活塞和万向节”一样上下移动,目的据说是为了“重新唤醒你的脚丫子,顺便激活大脑感官区域”。好嘛,现在连穿个鞋都要搞脑部联动了?
一、先来看看这双鞋到底长啥样
目前Mind系列有两款:Mind 001是卖95美元的懒人拖鞋款,有灰色和红色可选;Mind 002是145美元(约合人民币1050元)的系带运动鞋,只有灰色。但重点根本不是款式,而是鞋底那两排密密麻麻的橙色泡沫柱!耐克官方描述说,这些柱子每个都能独立运动,模仿人光脚踩在真实地面上的感觉。更具体点讲,这些泡沫柱的排列心机满满——脚后跟的节点间隔大,前脚掌的排得密,理由是脚底不同部位的敏感度不同。
二、神经科学鞋?耐克这次玩的是什么路数
耐克专门搞这个的部门叫“Mind Science团队”,隶属于耐克运动研究实验室。他们号称用了“全球少数移动脑体成像实验室”来做测试,团队负责人Graeme Moffat解释说,柱子间距是经过计算的,要确保穿着者能清晰感觉到每个凸起点的独立存在。而耐克创新副总裁Eric Avar更是直接喊出口号:“这是帮助重新唤醒脚、身体和思维的新感官鞋概念!”(听着是不是有点像健身房教练的催眠话术?)
不过有意思的是,耐克一边把“神经科学”挂在嘴边,一边却拿不出具体研究报告。面对媒体追问,发言人Jay Paavonpera只模糊回应说白皮书“几周内发布”,并强调设计基于“数百名运动员和数千小时测试”。这种“先卖货后补课”的操作,难免让人想起某些保健品宣传套路。
三、其实耐克早就被逼着搞“感官鞋”了
要说清楚这事儿,得扒扒耐克这些年的鞋底斗争史。早些年耐克主打的是“踩屎感”缓震科技,但自从Vibram五指鞋带着“赤足理念”火遍全球,再加上Crocs洞洞鞋这种“脚感奇葩”的对手搅局,耐克就被迫转型了。2005年他们推出Nike Free系列,用柔性鞋底模拟赤脚运动,算是第一次向“感官刺激”方向试探。
而这次Mind系列的22“痘痘鞋”设计,本质上是在玩更极致的“触觉细分”——就像给脚底装了一群灵活的小手指,号称能刺激脚底神经往大脑发信号。不过这种理论在医学界早有争议:脚底刺激确实能激活大脑感觉皮层,但到底能提升多少运动表现?目前连运动医学期刊都缺乏足够数据支持。
四、行业暗战:运动品牌正在疯抢“科学标签”
耐克搞“神经科学鞋”不是孤立事件。近几年,安德玛用过体温传感纤维,阿迪达斯推过可降解藻类泡沫,连lululemon都开始炒作“冥想运动服饰”。说白了,运动品牌早就卷不动基础功能了,现在全都盯着“生物力学”“神经科学”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标签。
但这类营销常有个通病:科学术语包装得天花乱坠,实际效果却难以量化。比如耐克说节点能“激活大脑”,但具体是激活了哪个脑区?持续多久?普通人穿和运动员穿效果差多少?这些关键问题目前全是空白。也难怪有网友吐槽:“下次是不是要出脑电波鞋垫了?”
五、值不值这个价?普通人该怎么看
从价格看,Mind系列定位明显是专业运动周边。95美元的拖鞋款尚属轻度试探,145美元的训练鞋则直接对标高端跑鞋价位。但要注意,官网明确标注这是“赛前专用鞋”,2026年1月才上市,显然没打算取代日常训练鞋。
如果你指着靠它提升运动成绩,建议先冷静。毕竟真正的专业运动员还得配合整套感官训练方案,普通人穿个新鲜感可能大于实际作用。不过要是你就好这口黑科技,倒是可以等上市后看看实测反馈——至少那22个橙色泡沫小凸起走路时一弹一弹的,趣味性应该不差。
耐克这次把鞋从“脚部装备”升级成“神经刺激器”,确实赚足了眼球。但咱们也得清醒:运动科学不是玄学,再花哨的概念最终还得靠数据说话。如果接下来耐克真能拿出硬核研究报告,或许能开创感官运动装备的新路子;要是最后只剩营销噱头,那恐怕又要变成品牌智商税陈列馆的新展品了。各位觉得呢?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