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位乡亲父老,如果你觉得现在的芯片新闻除了“3纳米”“5纳米”就是“算力翻倍”,那今天这个瓜可能值得你嗑一会儿——因为有人正在悄悄把芯片变成“乐高积木”,而且拉上了全球50多个大佬一起玩!这可不是实验室里的纸上谈兵,是正经在旧金山开了发布会、甩出技术草案、连车企和超算中心都举手喊“带我一个”的硬核操作。到底怎么回事?咱们得从芯片行业一个“不能说的痛”聊起……
一、芯片行业憋了大招:从前造芯片是“雕象牙”,现在要改“拼乐高”
先给不熟芯片设计的朋友唠个常识:过去几十年,芯片行业一直有个祖传规矩——叫“单片系统”(SoC)。简单说,就是把CPU、GPU、内存控制器所有这些功能,像挤早高峰地铁一样全部塞进同一块硅片上。这手艺刚开始挺香,但随着芯片复杂度飙升,现在设计一款高端芯片的成本已经夸张到够买下一支足球队还带球场!更离谱的是,从画图纸到流片量产,没个三五年根本搞不定,等到芯片上市,隔壁竞争对手的下一代产品都快发布了。
所以行业里早就有人拍桌子:这不行啊!咱们能不能学乐高,把芯片拆成小块块(专业名词叫“chiplet”),让专门的公司做专门的模块?比如A公司专攻AI计算块,B公司精通通信模块,最后用标准接口一拼,省钱又高效!但这想法几十年没落地,最大的坎儿就是——各家公司的芯片“积木”接口不互通,就像乐高积木和国产积木卡不上,谁也不敢冒险。
二、Tenstorrent的“积木说明书”:OCA生态的五大层解剖
这时候,Tenstorrent跳出来说:咱们搞个“开放小芯片图谱”(Open Chiplet Atlas,简称OCA)!这玩意儿不是什么虚头巴脑的概念,而是一套从物理结构到软件系统的全栈解决方案。具体怎么搞?他们分了五层架构:
物理层:定义小芯片之间怎么“插拔”,包括引脚距离、信号电压这些硬件细节,相当于给积木块设计统一卡扣规格。
传输层:规定数据怎么在小芯片之间跑,避免A家的数据冲进B家芯片后“语言不通”。
协议层:统一通信指令集,比如怎么分配任务、怎么报错,相当于积木组合的“组装口诀”。
系统层:搞定操作系统怎么识别这些小芯片,让电脑知道拼出来的是“机甲战士”还是“城堡”。
软件层:让应用程序能直接调用混合芯片的性能,比如游戏引擎自动识别AI加速模块。
更绝的是,OCA直接宣布“开源免授权费”——技术规范v0.7草案已经挂在官网openchipletatlas.org上随便下载,摆明了要和“专利墙”商业模式正面硬刚。
三、不光发文档,还送“保姆级工具包”:Harness套件与合规认证
但光有标准还不够,OCA还配套了两大实招:
设计套件(Harness):直接送你一套开源工具包,里面包揽所有非核心功能的代码。设计师只需要专注自己的“独门绝技”,不用重复写底层通信代码,省下的时间够追完《琅琊榜》全集了。
合规认证程序:为了防止各家吹牛说“我家芯片能兼容”,OCA搞了流片前仿真测试+流片后实测验证的双重考核,还做了个“黄金小芯片”当考题,定期组织行业“插拔大会”(Plugfests)。通不过认证?那你家芯片可能要在行业群里被挂“不合群”标签!
四、盟友阵容曝光:车企、超算、芯片厂各怀心事
为什么这么多大佬愿意陪Tenstorrent玩?看看他们的吐槽就懂了:
BOS半导体CEO Jaehong Park直接摊牌:“我们做车用芯片的,客户要求芯片寿命至少15年!现在大厂每代产品改一次接口,我们光适配就能亏掉裤衩。OCA承诺的向后兼容,对我们就是救命稻草。”
巴塞罗那超算中心研究经理Osman Unsal更实在:“下一代超算想提升性能,必须搞异构计算。但现在大厂的芯片都是封闭生态,买他家的CPU就得搭配他家的内存!OCA要是真能实现跨厂商拼贴,我们的预算能多买几台量子计算机。”
日本芯片制造商Rapidus的高管Hirotaka Minami则吐槽芯片代工痛点:“客户总想混搭不同厂商的小芯片,但物理集成难度堪比拼千年隼号模型。OCA的标准化接口,相当于给了我们一张‘通用拼装说明书’。”
五、学术天团下场:牛津、东大、港科大教授站台,技术底气拉满
除了企业,OCA还拉拢了学术界的“神仙阵容”:
西班牙巴塞罗那超算中心(BSC)带来超算架构经验;
牛津大学的Amro Awad专攻内存安全;
东京大学提供低功耗技术背书;
上海交大孙亚男、港科大谢源等华人教授更是芯片互连领域的权威。
这波操作相当于同时掌握了学术话语权+专利弹药库——以后谁敢说OCA是“草台班子”,这堆顶级实验室的论文就能糊脸。
六、挑战与野心:开放生态真能颠覆芯片巨头?
不过OCA面前的路也不全是彩虹屁。业内质疑声一点没客气:
接口标准制定必然伴随扯皮,去年某标准组织因为“插座公差该定0.1纳米还是0.2纳米”吵了半年;
英特尔、AMD这些巨头虽然没公开反对,但私下可能正在搞自己的“小圈子”;
车规级认证更是个雷区,万一某辆自动驾驶汽车因为混搭芯片出事故,责任算谁的?
但Tenstorrent首席架构师Wei-han Lien这话挺耐人寻味:“未来芯片必须是异构和可组装的,OCA要建立的是信任基础。” 换句话说,他们赌的是——当行业形成“开放协作”的共识,封闭霸权的那套玩法就会慢慢过时。
回头看,OCA生态像一场大型社会实验:它试图用开源社区的模式,颠覆芯片行业深耕几十年的封闭体系。成了,未来我们买手机可能像配台式机一样自选芯片模块;输了,也不过是技术史上又一页乌托邦笔记。但至少现在,这群人已经把蓝图甩在了桌上:v0.7规范任你评说,插拔大会等你来战。至于芯片行业会不会从此变天?或许正如超算中心那位大佬说的——“先跑通一个小目标,让子弹飞一会儿呗!”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