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哎呀,最近科技圈关于iPhone Air的八卦简直比追剧还刺激!一会儿说苹果要砍单减产,一会儿又跳出来辟谣“根本没这回事”,搞得吃瓜群众们一头雾水。今天咱就掰扯清楚,这出罗生门到底演的是哪一出?
传闻起底:iPhone Air刚上市就“遇冷”?
事情得从iPhone 17系列和全新机型iPhone Air发布后说起。这俩兄弟刚亮相没几天,市场上就飘起一股“酸菜味”——有人爆料说iPhone Air卖不动了,苹果准备偷偷削减产量。比如日本瑞穗证券在10月17日率先开炮,说苹果打算把iPhone Air的订单砍掉100万台,转头给其他机型加单700万台。
好家伙,这还没完!过了几天(10月22日),知名分析师郭明錤也来凑热闹,说供应链已经在缩减小巧玲珑的iPhone Air产能了。同一天,《日经新闻》更狠,直接引用供应商高管的原话,说iPhone Air因为需求太惨淡,“基本进入停产倒计时模式”,11月产量可能暴跌到9月的区区10%!注意哦,不是减少10%,是直接缩水到只剩一成,相当于从满汉全席变成迷你甜甜圈……
反转来了:投行TD Cowen现场打脸
正当大家以为iPhone Air要凉凉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10月26日,美国投行TD Cowen跳出来辟谣:“别瞎猜了,苹果2025年根本没调整iPhone Air的生产计划!” 人家可是拿着给投资者的内部报告说的,底气十足。
TD Cowen表示,他们10月的iPhone销量预测稳如泰山,特别是iPhone Air的数据纹丝不动:2025年第三季度产量还是300万台,第四季度700万台。至于整个iPhone 17系列,9月季度产量保持在5400万台,12月季度7900万台,一个字都没改。为了佐证,他们还强调自己做了“实地调研”(field work),供应链反馈一切照旧。
为啥供应链消息总“左右互搏”?
其实这种“数据打架”的戏码在苹果供应链里早就不新鲜了。这里头有几个门道:
苹果的“闪现”生产模式:苹果搞的是即时生产(just-in-time),供应链能灵活调整,今天减产明天增产都不叫事。可能A工厂刚减单,B工厂就补上了,不同机构查到的情况自然不一样。
消费者的“变脸”习惯:果粉们买手机也有节奏!新机发布头几个月,通常Pro版卖得猛;等过了新鲜劲,标准版和Air这类轻量机型才迎来真香时刻。iPhone Air作为介于Pro和基础版之间的“中间派”,销量节奏本来就不走寻常路。
供应商的“内心戏”:供应链高管接受采访时,难免带点个人情绪。比如生产线临时调整,可能被夸张成“濒临停产”;或者某些环节的微调,被解读成战略大转弯。
冷静吃瓜:减产传闻≠产品扑街
就算某些爆料部分属实,也别急着给iPhone Air唱衰。苹果调整产能是常规操作,比如为旺季备货、平衡不同机型库存,甚至可能为明年新品腾生产线。再说,iPhone Air主打极致轻薄,本身就不是走量的旗舰,它的任务可能是试探市场对“超薄机型”的反应,为未来设计铺路。
结语: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现在的科技圈爆料,有时候比悬疑剧还烧脑。咱们吃瓜群众最好的姿势就是——蹲官方数据!毕竟苹果的财报不会骗人,等明年销售额一出,是骡子是马一目了然。至于供应链的“路边社消息”,图一乐就行,别太当真啦~
(友情提示:本文所有信息均基于公开报道,如有雷同,纯属苹果太会玩。)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