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56|回复: 0

[车界] 本田S2000复活有戏?工程师自曝:情怀拉满,但钱是硬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车友们,先收起你们看到标题时准备起飞的嘴角,也暂时按住那颗快要蹦出胸膛的“JDM之心”。咱们今天聊的这事儿,就像一部大型长篇连载漫画的最新一话——剧情有了重大推进,悬念拉得贼满,但离大结局还差着关键几步。故事的主角,就是那个被封为“自吸高转之王”、让无数本田粉夜里想起来都挠心挠肺的公路神话——本田S2000。最近,本田自家的核心工程师亲自下场,对着话筒聊了聊S2000“复活”的可能性。这消息一出,车圈直接荡起层层波纹。但真相到底是曙光在前,还是“画饼充饥”?咱这就搬个小板凳,泡上茶,把这位工程师大佬的话掰扯得明明白白!

第一章:情怀满分,但现实骨感——本田工程师的“心里话”
这事儿得从不久前在东京折腾得挺热闹的日本移动展(Japan Mobility Show)说起。在那一片未来出行概念晃得人眼花的展馆里,本田的一位关键人物——山上智之(Tomoyuki Yamagami),也就是全新 Prelude 概念车的总开发负责人,被澳洲媒体《Drive》的记者在边上“逮”了个正着,聊起了那个让所有本田粉魂牵梦绕的名字:S2000。

记者问得也直接:二代S2000,有没有可能提上日程?山神大佬的回答,那可真是情真意切,半点官腔都不带打的。他是这么说的:“那当然,大伙儿都这么想啊。”("Of course, everybody thinks so.")紧接着又补了一句掏心窝子的话:“每个本田员工,都对S2000爱得深沉。总有一天,我是真想再造一台。”("Every Honda employee loves S2000. Someday, I'd like to [build another one].")

您听听!这可不是场面话,这是来自项目一线总工程师的亲口认证,说明S2000这面旗帜在本田内部压根就没倒,那份想让传奇重生的渴望,是真真切切刻在品牌DNA里的。

但是!重点就是这个“但是”。山神大佬话锋一转,立刻把咱们从情怀的云端拉回了硬邦邦的地面。他明确指出了复活S2000面临的两座大山,而且一座比一座难爬。

第一座山:技术硬骨头——平台在哪?灵魂咋保?
首先,最要命的问题是:用啥平台来造新的S2000?您可别小看“平台”这俩字,它相当于一辆车的骨架。原版S2000是台纯粹的前中置后驱跑车,发动机是纵置的。而现在本田家的车,从飞度到雅阁,基本都是前横置前驱或者基于此的四驱平台。您说用 Civic Type R 的平台?那也是横置发动机,主打前驱性能。要为一个产量注定不会太高的小众跑车,从头研发一个全新的纵置后驱平台?这研发成本,光是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更关键的是,山上大佬特别强调了一点:本田绝不会为了这事儿去跟别的品牌搞“拉郎配”式的合作!这话几乎是明着点了丰田的名儿——您看丰田的GR 86是跟斯巴鲁一起玩的,GR Supra是找宝马借的壳。但本田的态度非常坚决:“我们太清楚大家对本田S2000期待的是什么了,所以对我们来说,守住本田的DNA比什么都重要。”("We know what is expected from Honda [S2000], so what is important for us is to keep Honda’s DNA.") 这意味着,新的S2000如果归来,必须是一辆血统纯正的“本田造”,从骨头到灵魂都得是本田味,绝不能是“贴牌货”。这份坚持,值得respect,但也让复活之路难上加难。

第二座山,也是珠穆朗玛峰:钱!钱!钱!
如果说技术问题还能靠砸钱和人力攻克,那商业上的“数学等式”就是一道更冷酷的无情闸。山神大佬算了一笔非常实在的账,说得特别直白:

研发制造成本天文数字:“一辆传统的纯种跑车,从设计、研发到制造,那个成本是非常非常昂贵的。”("A conventional sports car is very expensive [to design, develop, and build]")
目标客户买不起:“而现在的年轻一代,根本负担不起这么贵的车。”("and the younger generation cannot afford [to buy them]")
产量小必然导致售价高:“跑车这种产量很小的车,注定会导致它的价格低不了。”("A sports car, which has fewer quantity of production, causes [high] prices.")

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概念,咱们把时光机倒回1999年,看看当年S2000卖多少钱:

在澳大利亚,当初的售价大概是69,950澳元。您猜放今天值多少?经过通货膨胀一算,差不多是14万澳元!
在美国市场,当年的起售价是3.2万美元,换算成现在的购买力,大约是61,573美元。

这就引出了一个核心矛盾:当年卖这个价,都已经是下了很大决心的。放今天,要用纯种跑车的标准再造一台S2000,研发成本摊薄到每辆车上,最终售价得飙到多高?还有多少年轻人能掏得起这个钱?

第二章:现实案例对比——为啥Prelude能出,S2000就难产?
这时候您可能会问,那为啥全新的Prelude概念车就能推出呢?这里面的门道可就深了。山神大佬也解释了,Prelude能成,关键在于两个字:“拼”和“省”。

这辆新的Prelude,从根子上说,是和 Civic(思域)以及 Civic Type R 深度“捆绑”开发的。它用了思域的平台,共享了那套混动系统(HEV),还有很多咱们看不见的零部件也都是通用的。这样一来,研发成本被大哥思域这个销量扛把子给摊薄了一大截,生产成本也因大规模采购而降了下来。所以本田才敢给Prelude定一个相对“能看”的价格。

就这!就这价格!山神大佬透露,他们还收到了市场反馈,说“这新Prelude还是太贵了!”("And still we received the feedback from buyers that it's still too expensive.")

您看看,一个基于现有热门车、能摊薄成本的Prelude都被嫌贵,那需要独立平台、独立动力总成、几乎所有东西都得重新开发的S2000,它的定价得面临多大的压力?本田得卖多少钱才能不亏本?卖贵了没人买,卖便宜了铁定血亏。这个商业死结,目前看来,本田还没找到完美的解法。

所以,绕了这么一大圈,咱们再回头看本田S2000复活这事儿,画面就清晰多了。它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本田内部从上到下,那份想让传奇归来的心是滚烫的;但摆在面前的商业现实和技术门槛,却是冰冷刺骨的。它就像一场极度复杂的拼图游戏,情怀只是其中最美的一块,但还需要“合适的后驱平台”、“可控的天价成本”、“能让年轻人够得着的定价”这几块最关键的核心拼图全部到位,这幅完整的画面才能呈现。

简单说就是:梦,一直在做;但啥时候能圆梦,得看成本和技术这两大爷啥时候点头。所以,咱们本田粉能做的,就是一边心怀期待,一边努力赚钱。毕竟,真到了S2000归来那天,咱们的钱包,也得准备好迎接一场“硬仗”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11-6 08:00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