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家人们,咱今天唠点硬核科技圈“钞能力”背后的故事。不是新品发布,也不是技术突破,而是硅谷老牌巨头甲骨文(Oracle)最近在债券市场搞出的动静——简单说就是,它又要借钱了,而且一借就是天文数字的380亿美元!这消息一出,直接把自家还没还清的旧债价格给砸了个坑。是不是听着就有点心跳加速?别急,咱这就把这事儿的前因后果、里里外外、连带华尔街大佬们的反应,唠它个明明白白!
1. 钱从哪来?债台高筑的甲骨文还在“加杠杆”
先给不太熟背景的朋友垫个底:甲骨文,就是那个做数据库起家、后来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AI)领域疯狂砸钱的科技大厂。今年它可没闲着,真金白银哐哐往里砸,就为了建更多数据中心、买更多AI芯片,跟上这波AI淘金热。但问题来了,搞基建,尤其是AI这种吞金兽级别的基建,那烧钱速度比双十一剁手还快!光靠公司自己赚的那点利润?杯水车薪!
于是乎,借债就成了“常规操作”。目前甲骨文身上已经背着大约104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了!注意,单位是美元!这其中包括大约180亿美元的债券。这数字啥概念?这规模已经堪比一些国家级的预算了,完完全全是“巨无霸”级别的债务。现在,它居然还嫌不够,打算再借380亿美元!这消息是CNBC前两天爆出来的,源头据说是内部人士。消息一出,持有甲骨文债券的投资者们,心里那叫一个七上八下。
2. 债券市场先“崩为敬”,收益率悄悄往上爬
债券市场是最敏感的。你公司借钱越多,风险越大,之前买的你家的债券就可能跌价(因为别人觉得不安全,想赶紧卖掉)。这不,消息一出,甲骨文的债券价格应声下跌。具体点:
它家那批2033年到期、票面利息4.9%的债券,价格跌了,导致实际收益率(Yield)在过去两周涨了超过三个基点(基点很小,但债券市场这点波动已经算明显信号了)。
另一批更新点的,2032年到期、票面利息4.8%的债券,收益率在一周内也涨了差不多两个基点。
专业做公司债研究的机构Gimme Credit的科技债分析师斯图·诺维克(Stu Novick)直接点破:“肯定有人在抛售(甲骨文债券)。” 为啥?因为“这数字太吓人了(Enormous)!很多人都在问:‘他们(甲骨文)到底怎么靠这玩意儿(指AI投入)赚钱?’” 这话问得实在,借钱搞投资没问题,但总得让人看到回本的希望吧?
3. 华尔街大佬怎么看?是“小颠簸”还是“大雷”预警?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慌。资产管理公司Chilton Trust的固定收益首席投资官蒂姆·霍兰(Tim Horan)就相对淡定。他觉得这次债券下跌更像是“路上遇到个小坑(a bump in the road)”,不代表甲骨文要出大事。他提到甲骨文有“内部机制”可以应对(比如在削减股东分红之前,还有其他招数),而且他认为这“不是某种债券市场昂贵泡沫破裂的征兆”。
但另一边,质疑的声音同样响亮,而且来头不小!还记得电影《大空头》里那个原型,成功预测08年次贷危机、做空美国房地产的传奇投资人迈克尔·伯里(Michael Burry)吗?他最近刚宣布关闭自己的对冲基金Scion Asset Management,但关门前还放了个“大炮仗”。他直接点名包括甲骨文、微软(Microsoft)、谷歌母公司Alphabet在内的这些大搞AI的科技巨头,说他们可能在玩一个“会计花招”!
伯里爆了个猛料:这些公司可能在“悄悄拉长折旧年限”!啥意思?简单说,建数据中心、买服务器这些固定资产,按规矩每年要算损耗(折旧),这会减少当年利润。但如果把折旧年限拉长(比如从5年改成10年),每年分摊的折旧费用就少了,账面上的利润(Earnings)就能做得“更平滑、更好看”!伯里估算,在2026到2028年期间,这种操作可能导致整个科技行业少报了大约1760亿美元的折旧费用,相当于虚增了这么多利润!这数字……是不是听着就有点吓人?
4. 折旧年限争议:数据中心到底能用几年?
伯里这个质疑点,其实戳中了AI基础设施投资的一个核心痛点——技术迭代太快了!晨星公司(Morningstar)驻荷兰的首席股票策略师迈克尔·菲尔德(Michael Field)也认同这个担忧。他说,给数据中心这类资产定一个准确的折旧年限,“非常困难”。
菲尔德解释道:“(数据中心设备的)经济寿命一直在缩短,可能很快就要降到个位数、而且是低个位数年份了。” 他打了个比方:“可能也就三四年,东西就过时了。你得在这短短几年里赚到足够多的钱,才能把当初建这个数据中心投进去的天文数字给赚回来!” 想想咱手里的手机,用个两三年就卡得不行想换新了,那些日夜不停跑AI模型的顶级芯片和服务器,损耗和淘汰速度只会更快!甲骨文借这么多钱建的数据中心,万一还没等回本,技术就更新换代了,那这债可咋还?
5. 科技巨头的“借钱搞AI”成风潮?
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的首席投资官丽莎·沙莱特(Lisa Shalett)点出了一个更普遍的现象:现在很多大型科技公司都面临同样的局面——既要维持大手笔回购自家股票(提振股价,股东喜欢),又要疯狂投入资本开支(Capex)搞AI基建。钱从哪来?沙莱特说:“他们实际上是在借钱!他们在利用债务。” 说白了,就是“借钱搞发展,借钱买未来”。甲骨文这次债券市场的波动,只是这股风潮下的一个缩影。大家都在赌,赌AI的未来收益能覆盖现在的巨额投入和债务成本。
所以啊,甲骨文这波380亿新债计划,表面看是往AI这场‘烧钱大战’里继续加注的豪赌,背后却牵动着债券市场的神经,还引出了会计操作、技术迭代风险这些足够让华尔街分析师半夜惊醒的问题。传奇投资人伯里的警告绝非空穴来风,数据中心折旧年限的争论也直指AI烧钱模式的可持续性核心。借钱搞AI不是不行,微软、谷歌也在干,但像甲骨文这样债台已经高筑(1040亿!)还要继续猛加杠杆(再加380亿!),市场用脚投票(债券价格下跌)也就不奇怪了。这波AI淘金热,最终是挖出金矿还清债务,还是留下一地鸡毛和还不完的账单?咱就搬好小板凳,备好瓜子饮料,继续看硅谷大佬们如何“借钱生钱”吧!甲骨文的债主们,你们手里的债券,还攥得住吗?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