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朋友们,咱今天唠个比科幻片还魔幻的真人真事——全球保险业扛把子们,正悄摸儿干一件大事:集体给自家保单打补丁,目标就一个:“AI惹的祸?这锅老子不背!” 对,你没听错,就是那帮平时啥都敢保的保险公司,现在对着人工智能怂了!
为啥怂?还不是被最近几桩AI捅破天的幺蛾子吓破胆了。咱先掰扯掰扯这几个让保险公司血压飙升的“AI翻车现场”,个个都能拍成《黑镜》特别篇:
第一幕:谷歌AI造谣,代价1.1亿美元!
谷歌家那个“AI概览”功能,本来是想当个贴心小秘书,结果直接化身八卦制造机。张嘴就说人家正经太阳能公司“正被州检察长起诉”——好家伙,纯属无中生有!当事人气得原地爆炸,反手就是一个1.1亿美元的诽谤诉讼砸过去。您猜怎么着?这钱够买多少杯奶茶?反正保险公司看了账单,手里的保温杯都快捏碎了。
第二幕:加航客服AI画大饼,法院:说到做到!
加拿大航空的客服AI,大概是加班加懵了,自己脑补出一套“亲人去世特惠机票”政策。真有老实人信了,买完票去申请退款,加航官方却翻脸不认账:“AI瞎说的不算数!” 结果您猜法院咋判?“AI说的话,就是公司说的话!打折必须兑现!” 判决书啪啪打脸,打得加航灰头土脸。保险公司在旁边看得直哆嗦:AI随口一句忽悠,真金白银就得往外掏啊!
第三幕:AI换脸大佬骗走2000万英镑,工程师集体懵圈
英国顶级工程公司奥雅纳(Arup)更惨。员工开视频会议,屏幕那头坐着“公司高管”,声音相貌一模一样,张嘴就要转账——结果是个AI深度伪造的冒牌货!一票高智商工程师愣是没看出破绽,2000万英镑直接进了骗子腰包。保险公司看完案件报告,连夜把“AI诈骗”写进噩梦清单。
这几出大戏一演完,保险业彻底坐不住了。巨头们心里门儿清:以前保个火灾水灾,好歹能算个概率;现在AI闯祸?那简直是开盲盒!今天可能只是赔张打折机票,明天搞不好就是全球连锁暴雷。
所以这帮保险老油条咋应对?直接祭出终极大招:申请“AI免责条款”!
据《金融时报》独家爆料,美国国际集团(AIG)、WR百利(WR Berkley)、大美保险(Great American)这几家巨头,已经排着队去找监管机构盖章了。他们要干啥?简单说就是:“以后保单里得加一行字——凡是因为用AI(包括聊天机器人、智能代理)惹出的麻烦,本公司一律不赔!” 这操作,堪比在保单里埋了颗AI哑弹。
为啥非得这么绝?保险精算师们两手一摊:“AI根本是个黑匣子啊!” 连专门搞科技险的Mosaic公司都坦白:“ChatGPT那种大模型?对不起,风险算不来,这单我们不接!” 传统精算模型在AI面前直接歇菜——你永远猜不到它下次是帮你写情书,还是造个谣让你赔掉裤衩。
更骚的是WR百利的条款草案:哪怕AI只在业务里占一丢丢比重,只要惹了祸,照样拒赔!AIG倒是稍微“委婉”点,说暂时不会立刻启用这条款,但必须先把免责按钮装上,“等赔案多到扛不住那天,啪一下就按下!”
最让保险公司肝颤的,还不是单次赔款,而是AI的“核弹级”连锁反应!
全球保险巨头怡安的网络安全老大凯文·卡林尼奇(Kevin Kalinich)说得透:一家公司用AI闯祸,赔个4、5亿美元,行业还能咬牙扛住;但要是上游某个AI模型崩了,瞬间引爆上千家公司连环炸?“这就是系统性、关联性、聚合性风险——简称‘一锅端’!” 这种场面,保险公司看了只想连夜买站票跑路。
当然也有头铁的保险公司试探性接招,但操作极其谨慎:
澳洲QBE保险:愿意保点欧盟AI法案的罚款,但上限只给保额的2.5%(意思意思得了)
苏黎世保险:某些AI相关损失可以赔,但声明“能同时搞瘫一片”的大规模事件绝对不赔!
保险经纪人偷偷提醒:这些条款看着像加保障,实则暗戳戳缩水,签字前务必拿放大镜看!
现在局面就很有意思了:
企业们吭哧吭哧搞AI降本增效,一扭头发现——保险巨头们正悄摸儿撤梯子!以后AI捅的娄子,搞不好全得企业自己掏腰包填坑。监管机构、保险公司、企业三方博弈,活脱脱一场“谁为AI背锅”的罗生门。
所以啊,下次您公司市场部兴冲冲说要上AI客服,建议先问法务一句:“咱家的保险单……还能罩得住不?” 毕竟在AI的狂野世界里,省下的效率钱,可能还不够填它挖的坑。而保险公司们,已经用实际行动宣告:“这趟浑水,您自个儿蹚吧!”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