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传统超跑阵营的“神殿守护者”们开始讨论第三把座椅时,你大概能嗅到一场行业剧变的信号。迈凯伦——这个以一级方程式血统和碳纤维单体壳闻名的品牌,最近在董事会文件里藏了一页足以让车迷挠头、对手竖耳的规划:一款“不止两个座位”的新车。但如果你以为这只是一次对市场潮流的简单妥协,或许低估了迈凯伦在资本棋局中布下的百年野心。
一、资本联姻:阿布扎比财团与“隐形玩家”的合谋
2025年初,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控股宣布将迈凯伦集团与一家名为Forseven的初创公司合并。这家此前以“隐形模式”运作的企业,据传早已囤积多项电动豪华车技术,而CYVN作为同时持有中国蔚来20%股份的资本方,显然试图在迈凯伦的碳纤维骨架上嫁接电动化与智能化的神经脉络。
迈凯伦新任CEO尼克·柯林斯近期在接受《Car Magazine》访谈时透露,双方合作远非短期财务投资,而是“以五十年为尺度的品牌重构”。值得注意的是,柯林斯特别强调新车型将“比想象中更快”应用蔚来提供的关键部件——这番表态被业界解读为迈凯伦对三电系统、智能座舱等领域的“技术借道”。
二、第三把座椅的想象空间:是SUV、GT还是跨界物种?
尽管柯林斯确认“必有超过两座的新作”,却对车型定位语焉不详。从行业动态看,保时捷卡宴、兰博基尼Urus的成功已证明超豪华SUV的吸金能力,而法拉利Purosangue的供不应求更让市场期待迈凯伦的回应。但迈凯伦的叙事方式或许不同——柯林斯提到“即使在双座领域也有多样化可能”,暗示品牌可能跳出SUV框架,打造一款融合赛道基因与实用性的跨界GT。
历史上,迈凯伦并非未尝试多座车型:1993年的F1公路超跑曾以驾驶席中置、两侧后掠的“1+2”座椅布局成为经典。而此次规划中的新车,或许会以电动平台为基础,重构空间与性能的平衡点。
三、生存逻辑:规模化产品如何反哺品牌灵魂?
超跑品牌推出高销量车型已是行业公开的生存法则。柯林斯直言,新业务模型需“生成自有现金流”,而非依赖资本无限输血。这意味着多座车型可能承担“利润奶牛”角色,为下一代迈凯轮超跑研发注入资金。类似策略在保时捷身上已获验证:Macan和卡宴的利润支撑了918 Spyder和Taycan等技术创新。
但迈凯伦的挑战在于:如何在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不稀释以极致轻量化和赛道性能为卖点的品牌标签?柯林斯的答案是“相邻市场切入”——即延展品牌基因至新领域,而非盲目追随潮流。
四、未来拼图:2020-2030产品线已具雏形
据柯林斯透露,迈凯伦至2030年的产品规划已完成90%的框架设计,且每款车已有实体设计模型。除多座车型外,品牌将继续深化两座跑车矩阵的多样性,可能涵盖混动超跑、纯电旗舰以及保留内燃机的“终极驾驶机器”。与Forseven的合作则可能催生面向豪华出行服务的创新产品——毕竟CYVN对蔚来的投资背景,暗示着迈凯伦在共享汽车、订阅服务等新模式的布局可能。
当谈论迈凯伦的“第三把座椅”时,我们真正讨论的或许是一个百年品牌的生存寓言:在电动化浪潮与资本洪流中,如何让赛道的呼啸声穿透日常街道,又如何让工程偏执与商业理性共治一炉?柯林斯那句“要让五十年后的年轻人依然愿为迈凯伦工作”,已然透露了答案的底色——真正的传奇,从不诞生于财务报表的短期盈亏,而孕育于对“伟大”一词近乎顽固的重新定义。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