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拿糖糖换媳妇 于 2025-11-22 22:29 编辑
●写在前面的话:该表为商家免费提供而来,未主动要求评测,无收益,纯分享。
↑官方图片,含参数介绍
————————新版变化总结—————— ①升级为INA226独立16位ADC芯片,电压电流精度更高,分辨率更高; ②支持真屏幕亮度调节; ③采样电阻由1mΩ改为5mΩ; ④电源芯片极限工作电压收窄,最低工作电压由3.2V上升到4V,启动电压4.2V(新、旧版本标称电压范围4.5-50V,都是符合标称值的)。
——————界面变化——————【左边为旧版,右边为新版】 ↑主要界面 新版大字界面分辨位数增加,仅限电压电流小于10时; 新版电压电流曲线界面的坐标轴BUG已修复。
↑新版新增界面 小数点后达到了5位,即10uV(0.01mV)和10uA(0.01mA),实际分辨率能否达到呢?往下看,在拆解里会解答。
—————最低电压及精度测试————【左边为新版,右边为旧版】 ↑4.002V输入测试 新版4.003V,误差0.001V,旧版4.32V,误差0.32V; 新版需4.2V输入才能启动,启动后可降至最低4.0V左右。
↑3.901V输入测试 新版无法工作,旧版4.28V,误差0.38V;
↑3.350V输入测试 新版无法工作,旧版3.96V,误差0.61V; 旧版启动后可降至最低约3.2V,但低于5.0V的测量不准确,无参考价值。
————————拆机———————— ↑新旧版本内部总览【左边为新版,右边为旧版】
↑背面单独特写
↑正面单独特写
↑ 屏幕 中景园NFP085B型号,12pin 0.7mm 焊接式长排线规格,尺寸为0.85英寸(显示区域15.2*15.2mm),IPS全视角,驱动IC为GC9107,分辨率128*128。
↑电压电流检测电路(下述内容,如有错误,欢迎提出) 5mΩ 1206规格采样电阻使用的是大毅品牌,型号RLM12FTCMR005,精度±1%,50PPM,参数还是可以的; 丝印INA226,为独立电压电流采样芯片,德州仪器(TI)的16位ADC,对比旧版的12位集成ADC,分辨率提升16倍; 电压方面,INA226测量最大值为36V,这里通过分压电阻+软件算法,将量程扩展到了50V,但带来的缺点是线性度和分辨率的损失,但依旧要比旧版强上不少,大致能分辨2.5mV(0.0025V)变化的电压,线性度偏差没研究(待补充,大概率不超0.01V); 电流方面,依旧是低位采样,没有去改进,即被测电路里不能存在共地,否则将不能正确测量电流。使用5mΩ采样电阻,结合INA226的参数,可知实际可分辨0.5mA(0.0005A)变化的电流,硬件最大可辨识至16.384A。 ↑德州仪器(TI)INA226部分datasheet
↑ 主控芯片 主控采用的是小华半导体的HC32L021C8PB,48MHz主频,Cortex-M0+内核,64K程序空间,6k运存,1个12bit分辨率1Msps采样速率的ADC(模拟转数字电路,在此款表中用于将温度的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供程序使用)。 ↑ 小华半导体HC32L021C8PB部分datasheet
↑DCDC降压电路 丝印5145,为棱晶半导体的LGS5145高效率异步降压转换器,电压范围4.5-55V,规格书给的非常详细,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输入部分外加自恢复保险丝和二极管进行异常保护和防反接。考虑到MLCC电容耐压(使用的可能是50V耐压的贴片MLCC电容),官方给出的50V工作电压应该就是极限值了。 另外,对比旧版所用的电源芯片,实测的最低工作电压和标称的极限耐压都收窄了。 ↑棱晶半导体的LGS5145部分datasheet
↑NTC热敏电阻 用于检测表内温度,并在表的屏幕上显示为CPU温度。
↑ 屏幕背光控制电路 由丝印AF4E的P沟道MOS管控制,实现亮度调节和关屏功能。
↑预留的重力芯片电路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