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科技、爱创意、爱折腾、爱极致,我们都是技术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来源: eefocus
近日,IDC 公布了《2019 年中国 AI 基础架构市场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2019 年中国 AI 服务器市场规模达 23.3 亿美元,同比增长 57.9%,2 倍于全球 AI 服务器市场增速。其中,浪潮保持强势领跑,整体市场份额占比再次超过 50%,连续三年稳居第一。
IDC 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 AI 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 99 亿美元。中国 AI 服务器市场规模在全球市场占比由 2018 年的 19.2% 提升至 2019 年的 23.5% 。
其中,互联网仍然是 AI 服务器市场最大的主体,市场的占比达 47.0%,其典型应用场景包括电商的精准营销、图像识别和智能客服,视频的内容审查、人脸识别和智能写作等。
特别是自 19 年下半年以来,短视频、在线教育等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以滤镜、视频编辑、跨平台分享为主的短视频相关应用加入智能推荐等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快速扩张。同时,在线教育的持续火爆也催生了利用表情、动作、姿态等多维度的人工智能检测分析场景的落地应用。在传统行业,IT 服务、能源、通信、交通、建筑等五个行业增速最快,同比增速均超过 100%,传统行业的 AI 应用已迈入规模化部署阶段,产业 AI 化进一步提速。
自 2017 年以来,浪潮在 AI 服务器领域持续保持强势领跑,连续三年以过半市场份额高居第一。
这主要得益于浪潮在 AI 领域的前瞻性的业务布局和持续的投入。浪潮多年聚焦发展智慧计算,具备从芯片、板卡、整机到平台软件的全栈方案开发能力,同时创新的 JDM 模式被互联网公司和大型行业用户认可,并与百度、阿里、腾讯、今日头条等领先人工智能公司紧密合作,帮助合作伙伴在语音、语义、图像、视频、搜索等各方面取得数量级的 AI 算力性能的提升。
目前,浪潮面向 AI 算力的生产、聚合、调度、释放四大关键作业环节持续创新。在生产算力层面,拥有业内最强最全的 AI 算力机组,包括单机计算性能高达每秒两千万亿次的全球最强 AI 计算主机 AGX-5、全球最高计算密度 AI 服务器 AGX-2、业界性能最好的 Transformer 训练服务器 AI 服务器 NF5488M5 等。
在聚合算力方面,依托最敏捷的数据中心,浪潮 NX20 智能网络加速产品可以打造更高效率更低延迟的云中心,而针对高并发推理集群,浪潮通过构建高性能存储池和深度优化软件栈,吞吐能力提升 3.5 倍以上;围绕 AI 算力调度,浪潮 AIStation 训练平台实现高效共享算力、加速 AI 研发创新,全新发布的 AIStation 推理平台帮助企业轻松部署推理服务、提速 AI 生产交付;在释放算力层面。
浪潮 AutoML Suite 帮助客户实现企业级一站式 AI 模型自动构建,支持本地化和云端部署,支持并行高效模型搜索,可自动建模、自动模型压缩、自动超参调整,实战表现超出专家模型水平。
浪潮智慧计算生态伙伴超过 9000 家,涵盖方案百强企业 90 多家,AI 百强合作伙伴覆盖超过 80%,行业 ISV 超过 2000 家。随着产业 AI 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传统行业中将有更多的业务场景与 AI 实现深度融合,AI 将不再是单点替代,而是真正融入到传统产业之中,推动传统产业的工艺、流程、流通、服务等核心部门的高效创新。
浪潮携手元脑左右手伙伴已经在金融、铁路、电力、交通、智慧城市、石油石化等行业领域实现了产业 AI 化落地。在金融行业,浪潮和声扬科技、赞华一起推出的 “智慧声纹识别”解决方案在某大型银行落地,该方案可实现通过 2 秒手机数字语音即可确认客户身份,电话信道 1:100 万 top1 命中率超过 90%,1:1 声纹确认为同一人准确率 99.7%,大幅提升了银行在客服、风控方面的工作效率。
随着人工智能成为“新基建”重点领域,AI 产业化正加速向产业 AI 化迈进,最终将形成一个万亿级规模的庞大市场。对此,浪潮正携手元脑生态伙伴,加速推进智慧新基建的建设,加速产业 AI 化落地应用。
浪潮拥有浪潮信息、浪潮软件、浪潮国际三家上市公司,业务涵盖云数据中心、云服务大数据、智慧城市、智慧企业四大产业群组,为全球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 IT 产品和服务,全方位满足政府与企业信息化需求。
浪潮明确提出以数据为核心,基于全球领先的云数据中心平台和云服务平台,打造平台生态型企业,携手合作伙伴构建数据社会化大生态,加快向云服务、大数据、智慧城市“新三大运营商”转型,致力于成为“云+数+AI”新型互联网企业。
浪潮服务器销量全球前三、中国第一,浪潮集团管理软件连续 16 年市场占有率第一,浪潮政务云连续 5 年市场占有率第一。浪潮是全国八家国家安全可靠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重点企业之一。
浪潮是中国最早的 IT 品牌之一。上世纪六十年代,浪潮的前身——山东电子设备厂在开始生产计算机外围设备和低频大功率电子管。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 1 号"就采用了浪潮生产的晶体管作为电子元件。由此,浪潮开始了 50 余年以技术创新为本的 IT 征程。
浪潮历程一直秉承创新的理念,数次在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以极具前瞻性的技术突破引领中国 IT 产业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