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newkit 于 2022-1-5 15:44 编辑
弄面食,洗碗布很多小球,很Q,应该是面筋。
厨房抹布本来就是细菌培养皿,营养物质须除之而后快。
然而极难洗。每次我都揪半天,一开始挺爽的。但最后总是尿崩,几百个球啊,只好骂骂咧咧地扔垃圾桶。
浪费,也影响和谐。
以下是据说有效方法:
1,冰冻后搓落
2,热水泡
3,白醋泡,也有说食用碱的
4,牛奶泡
总觉得不靠谱。求过来人指教!
【后续】
谢谢回复。大家提及的厨房一次性纸、抹布,我都备的。但老辈人很难改了。
米掉地上(我家不换鞋),我妈都捡起,直接扔回米桶!她是知识分子,但家庭背景是农民,习惯性动作。
我试图说服:一是如今环境不比以前,过去看似满地鸡屎牛粪,但要找点有毒物质还真不容易,农药都少见。
二是讲卫生不仅仅是洗过煮熟不拉肚子,它也是正常的心理需要。几粒米,害得这一桶米都膈应,何必呢?
不听。说多了,吵架。
我也是物质匮乏年代长大,很新的抹布扔掉几次,虽然没几块钱,但再接着扔的心理压力也非常大。
有人说:促进消费嘛,好事儿。
我反对。工业品确实是循环越快,越有利于生产。但粮食、棉花这种,人类发展至今依旧是靠天吃饭;其过程也是最朴素的简单劳动,即使有机器的参与,也依旧汗滴禾下土。
所以这种论调,非蠢即坏。
说回楼贴,大家疑惑如何造成?是做类似于北方的煎饼(皮一样,但馅料复杂N倍)。不是发面,而是面糊。北方人貌似有这个:
南蛮少见。都是手摊。这是主妇的必备技艺之一。
过程中多次擦手、残留于抹布。其实面粉易溶于水,但面筋属于蛋白质。加上抹布是这种带网格的,相当于沙漠植树的固化网,更难脱离:
上述2和3亲测,热水、碱无效;
酸也许能分解蛋白质?遂白醋泡24小时,大约去除90%以上。再手工揪+牙刷,基本ok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