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金向维 于 2022-5-14 16:29 编辑
看了坛友DIY大功率手持UV固化灯的精华帖,对UV灯的兴趣又被勾起来了。早就想弄个UV灯,买点绿油,方便固定电路板的飞线,贴片元件啥的。现在电路板集成度越来越高,元件越来越小,修修改改的不用胶固定不牢靠。买个UV灯吧,便宜的看不上,贵的买不起。DIY吧,动手能力有限,做出来太丑。这次突然想起来用现有的强光手电改就行了啊!!!
本人是个手电发烧友,大概10年前就开始买强光手电了。手电和相关配件陆陆续续花了大概700-1000大洋了!!!花这么多钱买手电在旁人眼里肯定是疯子,所以不敢拿出来炫耀,尤其是早些年间。最近几年好些了,差不多家家有强光手电,虽然都是便宜货。至少买过4个手电:劲衡12A,论坛不锈钢小直(后来又卖了),鹰眼X5R,农夫X1。除了论坛小直,另外3个一直都在。
这只是一小部分订单,就这么多钱。别玩手电,真的,烧钱!
农夫X1本来是2节26650供电的,又长又重。被我去掉一节,改成单锂的了。因为2节锂电池略微不均衡,越用越不均衡,不改怕电池坏掉。驱动也被迫换成单锂升压的了,因为灯珠是6V的。一个驱动就40大洋啊!!!!
xhp50灯珠,6V,功率18W,亮是真亮,费电也是真费电。换成单锂后被我改到了7W(来回瞎折腾费钱)。
这种灯珠有个“十字”,近距离光斑中间是黑的,只能半米以外使用。
后来换的驱动自己加了2个钽电容,不加的话,最高档18W换最低档可能失败,估计电压掉太快的缘故。也不知道开发人员有没有充分测试。
本来想用这个手电做UV灯。因为这手电不能直充,必须取下电池充电,不方便。平常用充电麻烦算缺点,UV灯不常充电就不算缺点了。可惜单锂升压电压太高,实测不行,串个二极管也不行。买驱动吧,物美价廉的那家只发中通,因为疫情中通到不了我这。
事实上买灯珠都费了很大劲。很奇怪,卖灯珠和驱动的几乎都是广东的,他们不知道怎么达成了默契,几乎全是发中通。圆通,申通都能到我这,他们就是不发。斥资18.34买了395nm波长的UV灯珠(坛友说395比365的固化效果好),又花了7.3大洋买了UV胶(这么贵只有那么一丁点胶水)。
只能用鹰眼X5R改了。这个手电能直充,带USB接口。
遗憾的是接口必须依靠橡胶塞才能防水。
内部是3块板子拼起来的。对于一个手电来说,复杂的令人发指!
上边芯片很多。
一个灯珠驱动电感,一个充电电感。
曾经把这个驱动拆了,甚至一半多的元件都拆下来了,为了跑电路图。最后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快要放弃了,才跑出图来。有的元件靠丝印查不出真正的型号,用了很大的精力和运气才成功了。
本来我是不想分享出来的,因为花的精力太多了,论坛上伸手党又太多。它的电路设计有些地方还是比较巧妙的,比如LED指示灯的控制,比如电压检测如何做到不按按钮的时候无电流,之类的。如果你肯下功夫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电路设计还是有一定水平的。你可以数数元件数量,对于一个手电筒来说,复杂到不可思议(起码在不懂的人眼里)!!!
左侧是原来的L2灯珠,铝基板;右侧是UV灯珠,特意买的铜基板的。都是10W功率(当然实际运行在7W左右),基板直径20mm。本以为UV和白光灯珠电压差不多(白光灯珠内部其实是发蓝光)。结果一测,UV灯珠电压大概高0.3V。这意味着电池电量稍低,就不能恒流了,亮度开始下降。
拆掉灯杯。
拆掉原来的灯珠。这个小螺丝不起固定基板的作用,只是用来防止基板旋转。
买UV灯珠送的导热硅脂。
抹硅脂,焊导线。
装灯杯。灯珠有点不居中,但是因为基板已经顶到铝壳边缘了,无法再调整位置。就这样得过且过吧,再拆开怕硅脂弄的哪儿都是!
以前没怎么近距离接触过UV灯。这玩意照大部分东西都不明显,甚至怀疑有没有开灯,照浅色的东西或者荧光的东西就特别明显。
拿出很贵的UV胶。第一次用,没有买那种需要针头和推杆的,推杆太贵了。
找块报废的板子,破坏一下,模拟需要修补的部位。
涂UV胶。
即使过了10分钟,胶水也不会凝固,因为没有紫外线。
最高亮度,大概10秒就凝固了。不过此时胶还比较软,能够轻易用牙签划伤。
照射1分钟以上,UV脚彻底固化,牙签划不动,用金属镊子用力才能划动(看来胶不错)。难怪坛友DIY大功率UV灯,这要是用零点几瓦的小灯珠还真费时间!
彩蛋!用UV灯照射LED灯泡会发出荧光,就像真的点亮了一样。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赏
-
查看全部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