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写在前面
================
是时候整理下手里面的独特产品,然后拆给大家看了,最近赋闲在家,时间也稍稍多了,除了开始在B站更新之外,数坛的拆解也可以继续更新起来。这次拆解的摄像机属于松下生产的中期型号,上世纪90年代是科技发展飞速的十年,摄像机领域一系列新技术方兴未艾,自动对焦、数码光学防抖,电子滤镜,彩色取景器和侧边屏,立式DV都在那个时期出现,一代一代的技术积累成就现在随处可见而在当初遥不可及的“黑科技”,这次我们就把时钟往回拨动,看看当年的所谓黑科技。
目录
1、背景及外观展示
2、摄像机主体拆解
3、彩色寻像器点亮
本文提到的松下NV-G3说明书及维修手册下载地址:下载点我密码:khg9
================
1、背景及外观展示
================
松下NV-G3(G300为其他地区衍生型号,数量较少,因此本文一律以G3开展讲述)是松下在1991年开发的一款VHS-C磁带摄像机,使用的是VHS的小型化磁带,该机型在历史上留下的笔墨不多,其摄像质量和同年代机型也没有特别差异,除了采用HQ(高质量录像)录像技术之外也并无可圈可点之处,现阶段能查到的情报是松下成为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澳大利亚代表队的官方赞助商,该机型成为典型机型,也拍摄了相关广告。
除此之外,就什么信息都没有了,在大家都忽略这台机器的同时,我却发现了一个闪光点:这台机器使用了在当时独一无二的1英寸彩色LCD寻像器。
1991年的彩色1英寸LCD寻像器是什么概念呢?当时主流的家庭摄像机使用0.5英寸或2/3英寸的CRT黑白寻像器,专业领域机器采用的都是1.5英寸黑白CRT寻像器,而且距离西铁城/卡西欧推出彩色LCD便携电视机(1985年)才刚刚过了6年时间。
彩色LCD的推广,给了摄像机屏幕发展的空间,松下在此型号使用1英寸彩色LCD的举动,我在同时代任何其他机型上都没有见到,后来随着液晶密度的发展,松下在其机器上主要使用的还是小于1英寸的彩色LCD取景器(EZ-1、NV-S800、NV-S990的0.7英寸)。综上我决定整一台松下G3,看看它的彩色LCD究竟是怎么样。
于是我就收了一台,带一个小箱子,里面有相关的配件,一会上图展示
与当时其他松下机器相同,这台G300使用的也是后置电池
后部安置了时间记忆纽扣电池和机身电池、DC输入口,信号输出三连孔
型号为G300,初期资料查找几乎为零,查到G3才发现这俩机器一模一样,就是编号不同
铭牌部分
前部镜头有一个可以拉开的滑盖,内部安置了拍摄功能按钮
在机背上有拍摄/回放的滑块开关,可以露出对应的控制开关,这个设计比较巧妙
前方的MIC组件,支持外接MIC
超大的取景器模块,最明显的右侧三色标表示这台机器使用的是彩色LCD取景器
上电之后,发现机器无法正常使用,取景器观看的图像为杂点
如果需要弹出磁带必须要将取景器翻转180°,弹出按钮就安置在取景器下方
比较有个性的是,这台机器还支持更换眼罩放大镜组件,在拍摄的时候使用眼罩组件,等到观看拍摄图像的时候,可以换上放大镜组件,手册说放大镜可以放大屏幕到2英寸!
这个放大镜组件松下命名为:AV WIDESCOPE,在放大镜组件旁边,还安置了一个小喇叭,内含功放
内部的样子,提前拆下,这个电源和信号线直接插在摄像机尾部的三连孔
搭配的摄像灯,还是全新的
安置在机器的热靴上
上5V点正常点亮,里面是小电泡。
================
2、摄像机主体拆解
================
老规矩,开拆,先拆掉磁带仓盖子
松下在这款机器上采用的是经过改良缩减体积的第二代VHS-C机芯(我自己命名的哈哈哈)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代,此款机芯内部的齿轮丰富,暴露充分,非常富有美感
把镜头套筒拆解,否则没办法分开左右两边壳子
拆掉套筒之后,就可以分开左右两个外壳
MIC部分
机器生产名牌,91年的机器
拆掉外壳即可看到大面积的PCB
主板上面还有陶瓷基板的集成块,一会拆下来看看
基本上是日系芯片,很多M标自产芯片,80-90年代日本绝对是半导体老大,后来才把交椅被迫交到美国手上
这个角度看,具有独特美感
带仓部分,大部分是金属结构,结实的代价是沉
拆掉全部外壳,中心的机体
顶盖按键,也是非常复杂……
拆掉顶盖之后的部分
按键板以及镜头部分
镜头组件,尾板的面积还比较大
拆散镜头组件
这个是电镀金属涂层的塑料组件,但恍惚间我以为是金属的,那么精致,后来发现是塑料材质的……
步进电机控制对焦和光圈,普通电机+减速结构控制变焦组件
镜头驱动版,负责对焦及光圈点击驱动
VHS-C机芯
尾部扩展板和主板的连接插针,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连接方式
在电源部分还安置了保险丝和放反接二极管
开始拆解带仓录像部分
主板,上面有很多贴片电容,看起来价格不菲
陶瓷1h延迟线,通过延迟CCD采集的信号,分离出轮廓信号,再合成到画面中,可以起到增强轮廓的作用
金属屏蔽罩下面是音频或磁鼓信号传输放大组件,不能被干扰
带仓部分的细节,这个色彩和金属质感绝了,非常好看
分离最后的固定框架
带仓部分美图
带仓背面,上面的pcb是绞带电机和磁鼓电机的驱动板,这俩都是三相无刷电机,绞带电机带霍尔组件,磁鼓电机不带
磁鼓部分细节
更多的细节图片
两枚陶瓷基板让我弄下来了hhhh
我们下一步要点亮这个东东
================
3、彩色寻像器点亮
================
彩色取景器体积比较大,内部有LCD的驱动和电源变压部分,所以驱动比较简单
里面由三块PCB组成,LCD背光、通讯变压模块、主板
两块电路板使用热熔胶固定了
下面是两块IC,AN5372和AN5379
根据电路图,判断这两个为视频信号转换IC,将Y/C信号转化为RGB信号,传输至LCD屏幕
拆解下来1英寸的LCD屏幕组件
拆掉保护窗,看起来和普通LCD差不多,这枚1英寸的彩色LCD有230线左右的水平分辨率,在那个时候算非常清晰的了
经过手册查找,这枚LCD的编号为TNL10AA0A1N,通过编号查不到资料,但命名方式暴露了这是一块TN屏幕
屏幕后面的背光组件也不像现在通用的LED背光
仍然使用那时常用的CCFL微型灯管照明
查阅手册可知,这个取景器组件仅有一组线输入输出,分析定义,红色的为Y/C色度亮度分离信号输入,蓝色为两路供电,统一为5V是可行的
因此按照分析来接线,引出Y亮度信号,单独接Y信号取景器是显示黑白屏幕的
但!不知为何使用树莓派的AV输出,可以显示彩色画面,使用Sony摄像机的AV输出则只能显示黑白画面
老样子,通过加102陶瓷电容来将Y/C信号转换成复合信号
测试,索尼摄像机的信号也变成彩色的了
焊接!
准备一片洞洞板
打孔钻洞
测试OK
把信号三连孔拆下来了
接线,还要留一路给放大镜组件里面的音频功放接口呢,供电也需要连接上
基本上成品是这个样子的
热熔胶固定哈哈,
测试OK
同时插上两条线的样子
这个有2英寸吗?
总体而言,这个1英寸的彩色LCD做工还行,除了LCD屏幕看起来大一些,和后面推出的0.7寸LCD没有本质区别,松下作为传统摄像机大厂,推陈出新的精神值得学习~希望大家看了帖子有所收获~
全文完~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赏
-
查看全部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