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newkit 于 2022-10-25 10:05 编辑
无线摄像机弊端很多,对wifi要求高,即使wifi畅通,由于一切依靠服务器,漏报是经常性的,我多台摄像机无一幸免。
所以poe录像机进入我视野,至少,视频数据传输更为稳定,也不怕有心之人用2.4G干扰器。
但是看内部,极度简单。
请教各位,它是不是也得依靠摄像机厂商的服务器才能完成各种检测、识别、推送?
如果是,漏报还是难以解决啊。
谢谢交流!
【粗结】
谢谢各位指教。大家意见很统一,硬盘录像机的视频检测包括异动、人形人脸等等,都是在本地完成的。
但是疑惑依旧存在。
一是网络摄像机,几乎没有本地算力。引用技术宅小唐在我旧帖子中答复:
“如果AI识别 最简算法需要内核具有较高NENO浮点运算至少需要0.9T起,以200万 1080P H.264 30FPS码流做全画面 半身人形识别至少需要Cortex-A9才能勉强实现,300万需要双核A7才能满足,400万需要双核A9。”
他认为出于网络摄像机100-200的成本、2-3瓦的功耗考虑,这是不可能的。
二是网络摄像机一旦具备本地算力,会大加宣传的。比如360的最新版智能门铃,宣传“内嵌AI芯片,具备2T本地算力”,从而减少漏报、误报。注:智能门铃用电池,但其室内基站是插电的。芯片应该在基站内嵌。
正反两方面都让我一直认为网络摄像机是通过服务器进行检测的。对网络稳定性高度依赖。如果wifi不畅通,则会漏传;如果服务器太拥挤而未准确分析,则容易漏报。
至于很多人认为数据太多的问题,我觉得不存在。
一是服务器的带宽、容量超乎想象;
二是网络摄像机分辨率/帧率都低,大部分画面长时间静止+H.265压缩,所以码率不高;
三是绝大部分用户并不会开通云录功能,视频码流也就过一遍服务器缓存,并不需要存储。过去360等很多品牌还具备直播功能,过一过码流,不占用存储空间,也并不需额外收费。
然而我真去路由器看流量统计,却发现:
这是两台网络摄像机的单周上传流量。绿色是tf卡存储;红色是云录+tf存储。注:云录是只记录异动画面的。
绿色部分,区区100多兆,也就是几百张异动抓拍照片的量;红色部分3个多G,也只是异动视频的总和。而两者的一周视频总数据量,应该分别在30-40G左右。
这就打脸了。看来网络摄像机并不需要把视频实时上传?
进一步推论,网络摄像机的视频检测,也是在本地完成?
前后矛盾啊。。。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