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44|回复: 20

硬盘录像机的视频检测算力是在本地的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0-24 15: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newkit 于 2022-10-25 10:05 编辑



无线摄像机弊端很多,对wifi要求高,即使wifi畅通,由于一切依靠服务器,漏报是经常性的,我多台摄像机无一幸免。

所以poe录像机进入我视野,至少,视频数据传输更为稳定,也不怕有心之人用2.4G干扰器。

但是看内部,极度简单。

请教各位,它是不是也得依靠摄像机厂商的服务器才能完成各种检测、识别、推送?

如果是,漏报还是难以解决啊。

谢谢交流!

【粗结】

谢谢各位指教。大家意见很统一,硬盘录像机的视频检测包括异动、人形人脸等等,都是在本地完成的。

但是疑惑依旧存在。


一是网络摄像机,几乎没有本地算力。引用技术宅小唐在我旧帖子中答复:
“如果AI识别 最简算法需要内核具有较高NENO浮点运算至少需要0.9T起,以200万 1080P H.264 30FPS码流做全画面 半身人形识别至少需要Cortex-A9才能勉强实现,300万需要双核A7才能满足,400万需要双核A9。”
他认为出于网络摄像机100-200的成本、2-3瓦的功耗考虑,这是不可能的。

二是网络摄像机一旦具备本地算力,会大加宣传的。比如360的最新版智能门铃,宣传“内嵌AI芯片,具备2T本地算力”,从而减少漏报、误报。注:智能门铃用电池,但其室内基站是插电的。芯片应该在基站内嵌。


正反两方面都让我一直认为网络摄像机是通过服务器进行检测的。对网络稳定性高度依赖。如果wifi不畅通,则会漏传;如果服务器太拥挤而未准确分析,则容易漏报。

至于很多人认为数据太多的问题,我觉得不存在。

一是服务器的带宽、容量超乎想象;
二是网络摄像机分辨率/帧率都低,大部分画面长时间静止+H.265压缩,所以码率不高;
三是绝大部分用户并不会开通云录功能,视频码流也就过一遍服务器缓存,并不需要存储。过去360等很多品牌还具备直播功能,过一过码流,不占用存储空间,也并不需额外收费。

然而我真去路由器看流量统计,却发现:



这是两台网络摄像机的单周上传流量。绿色是tf卡存储;红色是云录+tf存储。注:云录是只记录异动画面的。

绿色部分,区区100多兆,也就是几百张异动抓拍照片的量;红色部分3个多G,也只是异动视频的总和。而两者的一周视频总数据量,应该分别在30-40G左右。

这就打脸了。看来网络摄像机并不需要把视频实时上传?

进一步推论,网络摄像机的视频检测,也是在本地完成?

前后矛盾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发表于 2022-10-24 15: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检测识别是本地的,推送当然要过他的服务器
不然把视频流全部回传给服务器去识别?人家服务器的带宽和算力可是买来的,你又没买云服务他为什么要给你云端识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24 16: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需要厂家分析视频内容,这机器要把视频发给厂家,这带宽不低,看路由器记录就知道是不是了;
内容识别,运动检测听上去高大上,实际需要的算力不大,能跑opencv的开发板大把,看CPU上的散热片,也是几瓦特的功率,分析视频不在话下,上报更是跑个脚本都行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24 16: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是在本地的!要不全球的数据量吓死人了,再厉害的服务器也承受不了这样大的数据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24 17: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康的硬盘录像机?
各种检测是机器自带的,很多都是ARM架构的,检测画面异常还是够的,不过推送到手机上就要走海康的服务器了,不过更恶心的是明明有硬件的能力,来个软件收费项目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25 01: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应该是本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25 08: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肯定是本地的啊,  现在单独的摄像机都带这个功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5 0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xljxlj 发表于 2022-10-24 15:59
检测识别是本地的,推送当然要过他的服务器
不然把视频流全部回传给服务器去识别?人家服务器的带宽和算力 ...

那网络摄像机又是如何?楼贴更新,请不吝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5 09: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wb1984 发表于 2022-10-24 16:11
如果需要厂家分析视频内容,这机器要把视频发给厂家,这带宽不低,看路由器记录就知道是不是了;
内容识别 ...

看了路由器,发现网络摄像机也没有把视频上传。。

楼贴更新,请不吝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5 09: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笨后悔 发表于 2022-10-25 08:43
肯定是本地的啊,  现在单独的摄像机都带这个功能

真的吗? 过去一直以为网络摄像机没有本地算力的,仅仅提供压缩和wifi传输。

楼贴有更新,请不吝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5 09: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爱收音机 发表于 2022-10-24 16:16
我认为是在本地的!要不全球的数据量吓死人了,再厉害的服务器也承受不了这样大的数据吧! ...

那网络摄像机又是如何?楼贴更新,请不吝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5 09: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solarshen666 发表于 2022-10-24 17:25
海康的硬盘录像机?
各种检测是机器自带的,很多都是ARM架构的,检测画面异常还是够的,不过推送到手机上就 ...

是的,图是海康的。

网络摄像机又是如何?楼贴更新,请不吝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25 10: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newkit 发表于 2022-10-25 09:56
是的,图是海康的。

网络摄像机又是如何?楼贴更新,请不吝赐教

你说的那个AI是高级算法,比如海康的人形检测、人流量检测、车和宠物等这些要依赖网络服务器,你看萤石云APP里有个智能识别就写了云端AI分析。
像视频画面异常(画面丢失、画面模糊、条纹、雪花等)的检测应该还是在本地,通过网络服务器推送通知
具体的可以咨询海康客服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25 11: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newkit 发表于 2022-10-25 09:52
那网络摄像机又是如何?楼贴更新,请不吝赐教

你买了云存储服务的话有可能是服务器识别的
不过也可以做成本地识别,不过本地识别算力太低效果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5 14: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ewkit 于 2022-10-25 14:28 编辑
solarshen666 发表于 2022-10-25 10:06
你说的那个AI是高级算法,比如海康的人形检测、人流量检测、车和宠物等这些要依赖网络服务器,你看萤石云 ...

如果人形是云端完成,那么我路由器看到的流量应该远远不止;

如果画面异常是本地完成,也有一条证据无法解释,即环境光线处于明暗临界时,红外/可见光有时候反复切换,这时候会收到推送。如果本地负责,那芯片很容易获知这是红外切换造成的,应该过滤掉才对。

客服我问过,一问三不知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25 14: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newkit 发表于 2022-10-25 09:55
真的吗? 过去一直以为网络摄像机没有本地算力的,仅仅提供压缩和wifi传输。

楼贴有更新,请不吝赐教 ...

先检测动静 有动的东西,再去检查是不是人,计算量大大降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25 15: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newkit 发表于 2022-10-25 14:18
如果人形是云端完成,那么我路由器看到的流量应该远远不止;

如果画面异常是本地完成,也有一条证据无法 ...

红外/可见光切换不会推送啊,我手头很多海康和萤石云的摄像头,切换都没用通知的
还有你应该问技术客服,普通客服不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5 15: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ewkit 于 2022-10-25 19:10 编辑
不笨后悔 发表于 2022-10-25 14:39
先检测动静 有动的东西,再去检查是不是人,计算量大大降低了

这倒是不错的解释。检测到变化后,才上传前后若干帧,供服务器判断。所以不会产生很大的上传流量?
这个思路也解释很多其他现象。比如标注人形标签,方便筛选查看。旧版本摄像机也可以。因为这是服务器决定的

但具备“AI人形识别”的较新版本摄像机,同时会有红色方框追随人形或者人脸这是本地芯片自行叠加的

当然这种人形判断是很粗放的,有时候对着一盆稍具人形的花也持续几小时地叠加红框;但到了服务器,算力更强,就能判断剔除。
(也有误判,比如挂着的衣服随风摆动,很容易误报,因为实在太像了。)

那问题又回到出发点,即漏报的主要原因:

首先还是wifi的稳定性。本地虽然检测到画面变化或者人形,但是由于wifi原因,并未及时、准确地上传给服务器,从而漏报。
(我摄像机甚至和路由器近在迟尺,但wifi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容易丢包。你浏览、下载时觉察不到,但监控这种实时要求高、又无法校验的,还是会受影响——只能这么解释?)

其次是算法问题。本地认为是人形,也确实是人走过,但服务器只判定为画面变化。这种情况约5%。导致人形报警失去意义,因为你一筛选,就会漏看有人的画面。

前者,如果改用网线摄像机,应该大为改善吧。毕竟传输得到保障,而仅仅分析异动是很简单的,这样在外网畅通前提下,至少大幅降低、甚至杜绝漏报?

后者,似乎无解。本地芯片也可能漏判人形的。“AI”网络摄像机、硬盘录像机均如此。无非本地+云端的双重判断,降低误判率而已。

以上您怎样看,后者您能否分析一下,漏报的可能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0-25 15:17:39 来自手机浏览器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玩过最早的摄像头就知道,在奔腾3,10w像素的摄像头的年代就能支持运动检测,往近了说,功能机时代和10几年前就有手机和数码相机支持笑脸快门,所以运动检测人脸识别要求没你想的那么高。对于硬盘录像机,对应的摄像头就几路,数据量并不大,只有那种需要在几千几万个摄像头里进行人脸识别的场景才需要大量运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5 15: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badcrazy 发表于 2022-10-25 15:17
如果玩过最早的摄像头就知道,在奔腾3,10w像素的摄像头的年代就能支持运动检测,往近了说,功能机时代和10 ...

嗯嗯。说的不错,早期摄像头我玩过,当时有一款台湾的软件,叫AVI什么的忘记了。

然后我18楼的自我解释麻烦您看看,是否正确,有无解决方法?我主要不想漏报,现在只能通过多台摄像机互相覆盖,但最终还是通过人眼判断,每天看太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PP|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条款|技术知识分享平台

闽公网安备35020502000485号

闽ICP备2021002735号-2

GMT+8, 2025-5-6 22:51 , Processed in 0.639601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6-2025 MyDigit.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