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fanallen 于 2022-12-3 01:17 编辑
先说一下为什么要做这个测试。
事情缘于几年前,基本是自己刚开始DIY优盘的时候,偶然一次把三星K9PHGY8S7D上到IS903上,量产出来后的读写速度把我个人给震惊了(一会儿上测试图),然后兴高采烈地做了几个优盘成品就卖掉了,结果不久后,也就2,3周的时间,有一个这个方案的盘,不认盘返修。
当时也不懂,拿到手后确实是不认盘的状态,但短接上电后,发现ce是全的,重新量产又好了,跑圈也能过。为了避免一些自己可能没考虑到的其它因素,直接给买家换了个同方案的盘。然后可想而知,不久后又返修,症状和第一次一样。同时同方案的盘,陆陆续续都产生了返修。
再后来,听一些机友说,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但为什么这个方案的盘如此不稳定,也没深究下去,只是这两年,没再做同方案的优盘了。
最近因疫情被困家里,想再研究一下,于是有了今天的帖子。
先做盘,采用方案如下:
板子是从闲鱼上买的单贴G2写保护半成品板(需要补主控,供电ic,LED,晶振),这个板子适合手里有空闲主控的玩家。
颗粒用的苹果盘拆的小黑豆,BGA108脚位的K9PHGY8S7D,这个颗粒的性能就不说了。
这个颗粒上板前,刻意用46en测试架跑了个RDT,结果如下:
无新增
坏块数分布如图,颗粒体质完全没问题。
焊好后上机直接高格量产,量产成功先跑个分
怎么样?这个速度对903来说,是不是傲视群雄?
跑个圈:
跑圈是跑过了,不过跑完一摸,真的是热啊,手感温度得有80度,不过也在情理之中,高速度必然伴随着高发热。
跑完读一下坏块数,发现有新增。这个地方是我一直不理解的,颗粒明明没有新增坏块,但跑完圈,903主控读到了这么多新增,实在不理解903的坏块管理机制。
先不管这些所谓的新增怎么产生的,以及对稳定性有没有影响,看到有新增我是不爽,然后直接开扫描重新量产了一遍。
扫描出来共135个坏块。
接下来就是稳定性测试了,打算将这个盘作为平时自己常用的工具盘,做PE启动盘,拷文件,拷电影插电视上看等等,尽量贴近自己的使用场景。
测试结果1-2个月后公布。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打赏
-
查看全部打赏
|